科学保教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如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在科学保教的实践中,教师的教育机智不仅是教学技能的体现,更是对孩子个体差异和成长需求的深度理解。教育机智并非天生的,而是通过观察、反思、实践不断积累的。以下从几个维度探讨如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育机智:
1. 观察与捕捉:发现孩子的“关键瞬间”
教育机智的核心在于敏锐的观察力。著名幼教专家李季湄教授曾强调:“教师要学会‘读懂’孩子,而不是‘教’孩子。”
- 案例:当一个孩子在搭建积木时屡次失败,教师不是直接介入,而是通过观察发现他情绪的变化,及时给予鼓励:“我看到你在努力尝试,要不要换个角度试试?”这种适时的引导,既保护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又激发了解决问题的信心。
- 建议:教师应养成记录观察笔记的习惯,捕捉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为灵活应对提供依据。
2. 灵活调整:因材施教的艺术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机智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情绪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 案例:在某次绘画活动中,一位孩子突然对颜料不感兴趣,转而专注于撕纸。教师没有强行要求他继续画画,而是顺势引导:“哇,你撕的纸像雪花一样,我们一起来做一场‘纸雪’吧!”这种即兴调整,不仅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还激发了新的学习契机。
- 建议:教师应善于化“危机”为“契机”,将看似“偏离轨道”的行为转化为新的教育机会。
3. 语言艺术:用“智慧语言”传递教育意图
教育机智离不开语言的巧妙运用。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教育的桥梁。”
- 案例:当孩子争抢玩具时,教师不应直接说“不要抢”,而是用启发式语言引导:“你们都想玩这个玩具,那我们一起想想,怎么才能让两个人都开心呢?”这种语言方式不仅避免了权威压制,还培养了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
- 建议:教师应多用开放式提问和积极反馈,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4. 情境创设:让学习自然发生
教育机智还体现在教师对学习情境的灵活创设上。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曾提出:“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
- 案例: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对地上的落叶特别感兴趣,于是临时调整计划,带领孩子们开展了“树叶的秘密”主题探索,通过观察、分类、绘画,让学习在自然情境中发生。
- 建议:教师应善于利用环境资源,将生活中的普通场景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机会。
5. 反思与成长:教育机智的持续修炼
教育机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断反思得以提升。
- 案例:某教师在组织一次手工活动时,因准备不足导致孩子们兴趣不高。课后她反思道:“我应该提前了解孩子们的兴趣点,而不是按照预设的流程走。”通过这样的反思,她在后续活动中更加注重孩子的参与感和兴趣导向。
- 建议:教师应建立反思日志,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策略。
总结
教育机智是科学保教的灵魂,它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调整能力、巧妙的语言艺术、情境创设的智慧以及持续反思的精神。正如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所言:“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在教育机智的指引下,教师不仅能成为孩子的引导者,更能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智慧伙伴。
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大家在教学中更加灵活、从容地运用教育机智,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与智慧中茁壮成长!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