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特色课程,培养孩子的糖画制作能力?
糖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文化认同感的绝佳载体。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通过特色课程来培养孩子的糖画制作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课程设计的系统性与趣味性
首先,糖画制作课程需要具备系统性和趣味性。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认识、技能掌握、创意发挥三个阶段。
- 基础认识阶段:通过讲故事、看视频等方式,向孩子们介绍糖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比如,可以引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华的观点:“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 技能掌握阶段:教师通过示范,让孩子们学习如何控制糖浆的温度、流动速度,以及基本的绘画技巧。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如“糖浆接力赛”,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技巧。
- 创意发挥阶段:鼓励孩子们在掌握基本技能后,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糖画作品。可以引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季湄的建议:“在艺术创作中,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自我。”
2. 跨学科融合
糖画制作课程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增强课程的丰富性和教育价值。
- 科学教育:在糖画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到糖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比如,糖加热后会从固态变为液态,冷却后又重新凝固。这不仅是科学知识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实验精神的好机会。
- 数学教育:通过糖画的线条和图形,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几何知识,如直线、曲线、圆形等。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用糖画描绘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 语言表达:糖画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所言:“艺术创作不仅是手与脑的结合,更是心与口的表达。”
3. 家园共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糖画制作课程可以延伸到家庭中,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 亲子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亲子糖画制作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这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也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情况。
- 家庭作业: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糖画制作任务,让孩子们在家与父母一起完成。通过家长的参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会大大增强。
4. 文化认同与传承
糖画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教育意义不仅在于技能的传授,更在于文化的传承。
- 文化体验: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糖画作坊,了解糖画的制作过程和历史背景。通过亲身感受,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会大大增强。
- 节日活动:在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幼儿园可以举办糖画制作比赛或展览,让孩子们在节日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5. 安全与健康
在进行糖画制作课程时,安全与健康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 材料安全:确保使用的糖浆无毒无害,适合儿童食用。教师应提前做好材料的安全检测工作。
- 操作安全:糖浆在加热过程中温度较高,教师应全程监督,确保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不会烫伤。可以设计一些辅助工具,如长柄勺,让孩子们在安全距离内操作。
结语
通过系统化、趣味化的课程设计,跨学科的融合,家园共育的配合,以及文化认同的引导,糖画制作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能在他们心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如幼教专家陈鹤琴所说:“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人格的塑造和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共同努力,借助糖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为孩子们开启一扇通往文化宝库的大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