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在幼儿评价中体现学习体验与成长的分享交流?
问题解答:
在幼儿教育中,评价不仅仅是对幼儿学习结果的反馈,更是对他们学习体验和成长过程的记录与分享。如何让评价更具互动性和启发性,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几点专业建议:
1. 以“儿童视角”为核心:让评价生动有趣
- 李季湄教授曾强调:“评价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关注他们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可以通过“成长故事”的形式,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比如,孩子在学习剪纸时,不仅记录他的作品,还可以记录他的专注神情、与同伴的互动,甚至是失败后重新尝试的过程。
- 案例分析:某幼儿园老师小张用“成长日记”记录孩子每天的点滴变化。例如,孩子在搭建积木时,不仅记录他的搭建成果,还记录他与同伴的对话:“我想搭一个高高的塔,但总是倒,后来我发现要放稳底座!”这种记录方式让评价更生动,也让家长和孩子能直观感受到成长的过程。
2. 多元化评价形式:让评价更具互动性
- 评价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还可以引入“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等形式。例如,在完成一项手工活动后,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我觉得我做得怎么样?”再让同伴评价:“我觉得他折纸很整齐!”最后家长也可以参与:“我看到孩子在家也喜欢折纸,他很有耐心。”
- 游戏化评价:例如,设计“优师教研”评价墙,孩子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可以在树上贴一片叶子,叶子上的内容可以是孩子的成长故事或学习感受。这种方式不仅直观,还能激发孩子的参与感。
3. 关注过程性评价:让成长看得见
- 刘焱教授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评价应关注他们的进步而非结果。”例如,在观察孩子绘画时,不仅要评价他的作品,还要关注他如何选择颜色、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他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和坚持性。
- 成长档案袋:为每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袋”,收录他们的作品、活动照片、学习反思等。例如,可以放入孩子第一次画的小花和一个月后画的小花,对比中让孩子和家长看到明显的进步。
4. 分享与交流:让评价成为共同成长的机会
- 定期的分享会:比如,每学期举办一次“成长分享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孩子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的学习故事,教师则从专业角度分析孩子的成长轨迹。
- 数字化平台:利用微信小程序或幼儿园APP,定期上传孩子的学习动态。例如,孩子完成了一次科学小实验,老师可以拍摄视频并配文:“今天,小明通过实验发现了水的浮力,他兴奋地告诉同伴:‘原来小船能浮起来是因为水的力量!’”这种分享让评价更具互动性和即时性。
5. 个性化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
- 华爱华教授曾说:“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评价应体现他们的个体化发展。”例如,有的孩子在艺术方面有天赋,可以着重评价他的创意表达;有的孩子在社交方面表现突出,可以评价他在集体活动中的领导力和合作能力。
- 定制化反馈:例如,针对一个内向的孩子,可以这样评价:“小明在活动中虽然很少主动发言,但他总是认真倾听同伴的想法,并在小组合作中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评价既肯定了孩子的优点,也帮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
总结:
在幼儿评价中体现学习体验与成长分享,需要教师以儿童为中心,采用多元化、过程性和个性化的评价方式,同时注重与家长和孩子的互动交流。通过生动有趣的记录和分享,让评价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工具。
名言引用: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生命力,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成长。”评价,正是这种生命力的见证与记录。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