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规程》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过去,我们在环境创设上过分强调整齐、美观,这种环境是一种观赏性的“死”环境,因为它缺少动态性、参与性和教育性。随着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园在环境创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幼儿园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墙面环境作为物质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园是如何让它为幼儿发展更好的服务的?
一、墙面环境创设要符合 幼儿认知特点,以促进其身心康发展。
幼儿年龄小,缺乏最起码的生活经验,幼儿的认识最初只能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因此,墙面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1、在色彩上,应以色彩艳丽的纯色为主。图画色泽宜单纯,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令纯洁的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广袤无边的绿色草原、密密的森林、辽阔的蓝天、飘浮的白云、蔚蓝的海洋和可爱的小动物们。这些单纯、源于自然的色彩,易使阅历浅短的幼儿产生共鸣、易于理解。便于他们欣赏、借鉴、表现。幼儿们喜爱明快的色彩对比,活泼好动的幼儿从中可以感受到色彩变化的节奏和共振。在为幼儿们创造色彩对比、跳跃的同时,应考虑画面的整体美,采用较大浅色块支撑,可使画面既有局部美的变化又有整体协调感,能解决幼儿园一堵墙面内容多、色调不易统一的问题,使环境更艺术化。
2、造型上,应以稚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造型圆浑、墩实、稚拙、简洁的美术最能吸引幼儿,因为尚未完全走出视觉模糊阶段的幼儿,对圆浑的造型能淋漓尽致的感知。墩实、稚拙的模样令他们产生更多的关注和怜爱,简洁的美术造型,让注意不持久的幼儿较快的感知。设计的作品在造型上如有一些出彩之处——一些幽默、活脱的细节,例如滴着口水的舌头、咧着的大门牙、小的不能再小的斗眼、张嘴的大头靴会更令孩子们直愣着双眼,久久不愿离去。同时由于造型概括、简洁,绘画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易行,更适用于幼儿园布置环境内容多、更换周期快的现状。
3、内容上,为幼儿创设熟悉的、符合心理要求的环境。幼儿往往对不熟悉的环境感到害怕,他们喜爱熟悉的环境。新生入园,看到自己的照片贴在活动室的墙上,他会认为老师早就认识他,减少了恐惧感,能很快的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中。我园的墙面装饰画不像有的幼儿园悬挂名人佳作,也不是耐人寻味的抽象画,因为这些作品离幼儿生活太遥远,幼儿不易接受。我们在走廊、楼梯悬挂的是幼儿作品,还有幼儿活动、演出的照片,教师的儿童画等。这些作品被幼儿所熟悉,色彩鲜艳,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更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而且,看到自己的作品展出,幼儿更能增加一份成就感、自豪感。
二、墙面环境创设要注重年龄差异,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需要。
福禄培尔说:“教育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幼儿。”而幼儿有年龄、性别、个性及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幼儿对环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小班活动室的墙上布置多种不同情态的拟人化的动物比布置山水画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喜爱程度。同样是新学期,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我们把孩子的照片贴在墙上教师创设的“幼儿园”园景中,对那些有入园焦虑现象的幼儿,教师会指着墙面上的照片说“玲玲在幼儿园里真高兴……”并将这一墙面添加滑梯、草地等变成“我在幼儿园的哪里?”并不断改变照片摆放的位置,旨在促进小班幼儿愿意说。中、大班的墙面以“我长大了”、“升班了”为主题,配以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等画面,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班还针对自己班孩子的兴趣、爱好,创设了“每日一句”,每天学说一句完整话或者礼貌用语等;“每天新闻”,讲述自己发现的新鲜事以及最近国际国内的大事;以及根据幼儿一日活动中生成的内容开辟的“讨论天地”等等。使教师在墙面布置中开始逐步转换角色,由单一的决策者到倾听者、合作者。这些多元角色的转变使教师能够更多的聆听到幼儿的声音,注意发现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活动需要,使环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表现及发展,促进每个人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