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合本地手工艺人资源,开展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活动?
在学前教育中,整合本地手工艺人资源,开展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活动,不仅能丰富课程内容,还能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下是我结合多年经验和理论研究提出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目标,找准方向
- 教育目标
通过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文化认同感,同时传承和弘扬本地传统文化。 - 活动定位
活动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避免过于复杂或枯燥。
二、整合本地手工艺人资源的策略
-
调研本地资源
- 走访社区:与社区文化中心、妇联、文化馆等机构联系,了解本地知名手工艺人及其技艺(如剪纸、泥塑、编织等)。
- 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社交媒体、本地论坛等渠道寻找手工艺人,了解他们的作品和教学经验。
- 参考专家建议:如北京师范大学的霍力岩教授曾提到,“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议从本地特色入手。
-
与手工艺人建立合作关系
- 明确需求:向手工艺人说明活动目的、对象(幼儿)以及时间安排,确保他们的教学内容适合幼儿。
- 提供支持:为手工艺人提供教学场地、材料费用等支持,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 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如教学内容、时间、报酬等,确保合作规范化。
-
融入课程体系
- 结合主题活动:将手工艺制作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如“传统文化月”)相结合,增强活动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 设计分层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活动。例如,小班幼儿以观赏和简单体验为主,大班幼儿可尝试独立完成作品。
三、活动设计与实施
-
活动形式
- 工作坊形式:邀请手工艺人现场教学,幼儿分组体验。
-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互动。
- 户外体验:组织幼儿参观手工艺作坊,了解制作流程。
-
材料准备
- 环保安全:选择无毒、无害的材料,如彩纸、陶泥、布艺等。
- 因地制宜:利用本地特色材料,如竹编、草编等,增强活动的本土性。
-
教学方法
-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手工艺的来历和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 示范教学:手工艺人现场示范,幼儿逐步模仿。
- 鼓励创新: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制作个性化作品。
四、效果评估与后续跟进
-
评估幼儿发展
- 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作品完成度以及语言表达,评估活动对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文化认知的影响。
-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的观点:“幼儿的手工活动不仅是对技能的掌握,更是对思维和情感的表达。”
-
反馈与优化
- 向手工艺人、教师和家长收集反馈,总结经验,优化活动设计。
- 将优秀作品展示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或举办“手工艺品展”,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
持续合作
- 与手工艺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举办类似活动,形成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五、案例分享
某幼儿园与本地剪纸艺人合作,开展了“小小剪纸艺术家”活动。活动前,教师通过故事和视频向幼儿介绍剪纸的文化背景;活动中,剪纸艺人现场示范,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剪纸作品;活动后,幼儿园将幼儿作品展示在走廊,并邀请家长参观。活动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可。
六、专家观点
南京师范大学的虞永平教授曾强调:“幼儿园课程应注重与社区资源的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整合本地手工艺人资源,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总之,整合本地手工艺人资源,开展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活动,需要精心策划、多方合作,并注重活动的教育性和趣味性。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还能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