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品德教育:通过故事分享培养孩子的宽容品质
在幼儿期,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处于关键阶段,宽容作为一种重要的品德素养,需要在早期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而故事分享,作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能够通过情境化、形象化的表达,帮助孩子理解宽容的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下是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一、选对故事:用适合孩子的素材传递宽容理念
- 经典寓言与童话
例如《北风与太阳》通过自然现象让孩子理解“柔和比强硬更能赢得人心”;《农夫与蛇》则让孩子明白宽容并非无底线,而是需要以善良为前提。 - 现代绘本故事
如《彩虹色的花》(作者:细野绫子)讲述了一朵花无私帮助他人的故事,传递了分享与宽容的精神;《没关系,没关系》(作者:伊东宽)通过重复的语句,让孩子学会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 - 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可以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讲述一些关于朋友间误会化解、兄弟姐妹互相谅解的小故事,让孩子从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到宽容的力量。
二、故事分享的技巧:让宽容“活”起来
- 角色扮演,加深体验
例如在讲述《三只小猪》时,可以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大灰狼和小猪,通过角色互换,体会不同角色的感受,从而学会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 - 提问互动,启发思考
例如在讲完《彩虹色的花》后,可以问孩子:“如果你是彩虹色的花,你会愿意帮助别人吗?为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建立宽容的意识。 - 情感共鸣,强化理解
在讲故事时,可以借助表情、语气和肢体语言,让孩子感受到故事中角色的情绪变化,例如:“小熊因为误会朋友而生气,但他后来选择原谅,心里是不是轻松多了?”
三、延伸活动:将宽容融入生活
- 宽容主题的游戏
设计一些合作类游戏,如“一起搭积木”或“手牵手过桥”,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帮助、包容他人的失误。 - 宽容墙或记录本
在教室设置一面“宽容墙”,让孩子用绘画或文字记录自己宽容他人的故事,例如“今天我原谅了小明不小心弄坏我的玩具”。 - 榜样示范,以身作则
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和他人,例如当孩子犯错时,不是一味批评,而是引导他思考如何改正。
四、专家观点与案例参考
-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应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实现,故事分享正是这样一种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教育方式。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强调教育应贴近孩子的实际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导孩子学会宽容,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
皮亚杰指出,幼儿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通过故事分享,可以帮助孩子逐渐从被动的道德约束转变为主动的宽容行为。
五、小结
通过故事分享培养孩子的宽容品质,不仅需要精心选择适合的故事素材,还要注重分享的技巧和延伸活动的设计。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理解与包容的成长环境。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使命,是让孩子学会爱,学会宽容,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让每一个故事,都成为孩子心中宽容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开出温暖的花朵。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