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教学反思分享会是提升学前教育师资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我根据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幼教同行们总结的一些具体方法和建议:
一、明确目标,聚焦主题
- 目标导向: 分享会应围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目标展开,例如: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如何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如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等。
- 主题聚焦: 每次分享会应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避免泛泛而谈。例如:“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绘本阅读中的提问策略”、“家园共育的有效沟通”等。
二、丰富形式,激发参与
- 案例分享: 鼓励教师分享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案例或困惑,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可以运用视频、图片、教具等多种形式,使案例更加生动形象。
- 角色扮演: 模拟真实的教学场景,让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教学情境,并进行反思和讨论。
- 小组讨论: 将教师分成小组,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头脑风暴和讨论,集思广益,碰撞出更多的教学智慧。
- 专家引领: 邀请资深幼教专家、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或案例分析,为教师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三、注重反思,促进成长
- 反思框架: 为教师提供反思框架,例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幼儿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等等。
- 反思记录: 鼓励教师将反思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形成教学反思日志或案例分析,以便日后回顾和总结。
- 行动改进: 引导教师将反思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四、持续跟进,形成机制
- 定期开展: 将教学反思分享会作为一项常规教研活动,定期开展,形成制度,例如每月一次或每学期两次。
- 资源共享: 建立教学反思资源库,将优秀的案例、反思记录等资源共享给全体教师,促进共同学习和进步。
- 评价激励: 对积极参与分享会、反思深刻、改进明显的教师进行表彰和鼓励,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
引用专家观点:
-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提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关键。”
- 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强调:“教学反思要聚焦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要关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要注重反思的深度和广度。”
案例分享:
某幼儿园定期开展“教学故事会”活动,鼓励教师分享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小故事,并进行反思和讨论。例如,一位教师分享了她在“建构区”观察到幼儿搭建“高楼”时经常倒塌,经过反思,她意识到是因为幼儿对“地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于是,她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引导幼儿观察真实建筑物的地基结构,并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地基,最终帮助幼儿成功搭建了稳固的“高楼”。
结语:
教学反思分享会为学前教育师资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通过不断反思、实践、改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最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