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
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爱读书,愿意为孩子改变的父母
他们正在用书中汲取的养分提升自己
用专业的家庭教育理念影响孩子
让我们跟随小一班的家长朋友们
相聚在书的海洋里,奔赴一场心灵的航行
共同分享他们的读书成果吧!
简介:
《完整的成长》讲述了儿童如何在成人创造的外在世界中创造“自我”,如何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育为—个完整的人。
在“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这一篇章中,主要讲述了儿童关于情绪。生命天然拥有情绪,我们需要重视和关注孩子的情绪,需要为孩子的情绪命名,需要肯定和认同孩子的情绪。儿童有认知情绪的内驱力,情绪自知后即要自我调整,关键因素在于内在自发地产生自我支持和自我关爱的情感。
沉浸式阅读
读书心得
小一班贺逸阳妈妈
读完关于儿童情绪的几章,才发现身为父母,光有爱是不够的,孩子情绪照顾也很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有自己的情绪,恐惧、愤怒、开心、生气、悲伤,但孩子的表达方式纯粹而又直接:哭、笑。他们对于情绪的认知和表达都处于初级阶段,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需要我们父母及老师的正确引导:我们要多理解和照顾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认识和排解自己的情绪,多观察、多理解、不压抑、不破坏。抓住孩子不快乐的情绪及时排解和引导。当然,前提条件是需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要足够的了解。
小一班雷宇栋妈妈
很荣幸能和大家交流学习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一书第三章《儿童是情绪的主人》。书中提到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自己情绪的主人、感觉的主人、心理的主人、认知的主人、精神的主人。凡是想替代儿童成长或者急于的将儿童塑造成”成人理想中的模样”,那一定是破坏了儿童生长的规律。
在生活中,部分家长会无视孩子的情绪,或者破坏,压抑孩子的情绪,甚至排斥孩子的情绪,曾经的我就是其中一位。后来,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要上幼儿园时,我无意发现他是可以感受到妈妈的生气,妈妈的愤怒,甚至在妈妈还没有宣泄出来的情绪,并安慰我说:“妈妈,你不要生气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孩子长大了,他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也逐步开始有了情绪的辩识能力,他从那以后,我不再向他传递一些消极情绪,如果他有不开心或者生气的情绪时,我便通过平和交流、讲道理、奖励等不同的方式来帮助他进行调节。
其实,情绪在儿童完整发展中是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父母,我们要理解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情绪,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更要包容他的情绪。
小一班张炬宁妈妈
育儿从来都是父母的自我修行。从孩子出生开始,各种跌宕起伏,鸡飞狗跳,不安、焦躁、困惑,当他有情绪时我也没有耐心总是吼他。尤其今年开学不想上幼儿园的心里更加强烈,作为家长的我们手足无措,最后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成功迈出这一步。通过读老师推荐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我才明白了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重视和关注孩子的情绪,以便使孩子发现、熟悉、发展自己的情绪世界,而不是一直滞留在自己的情绪迷茫之中,压抑自己的情绪。其次准许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准许他哭,让他把情绪流淌出去不管好坏;准许他沉默,让他有独立的空间与时间,自然地过渡。除此之外,我们要向幼儿做好榜样,通过以身示范,帮助孩子了解正确处理情绪的方式和方法,教会孩子以积极的方式应对挑战和压力。
小一班乔诗雅妈妈
读了“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这一篇章,有一种醒醐灌顶的感觉,突然觉得很多的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也深知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自己根本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让我重新认知了孩子,也重新认识了自己。我们不应该被情绪所裹挟,而应该成为情绪的主人。
我们总是将孩子当成孩子,觉得孩子还小,却常常忘记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会有自尊,会开心、会难过、会失落、会兴奋······作为成人我们应该做好孩子情绪的引导者,和孩子做到共情,让我们成为孩子情感的引导者。让我们成为孩子心灵的依靠。
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我们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和引导者,帮助孩子如何疏解自己的情绪,合理的引导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盲目的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让孩子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是一个漫长的、幸福的过程,
需要我们家长在这个过程中
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读书沙龙活动为家长们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期待我们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与孩子们一起成长!
文稿|小一班
校核|黄振双
审核|李莲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