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起源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每天幼儿在户外有充分的自主游戏时间,自主选择适宜的游戏材料,不断探究、试错、重复,生成新的游戏经验服务于生活之中。在玩滑梯的时候,小朋友们也发现了很多疑问,如:为什么滑滑梯时自己不动也能滑下来呢?除了小朋友滑,其他东西能不能滑呢?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和探索欲望,生成项目活动——球宝宝遇上滑梯的活动。
琰皓:“从滑梯上下来的球总是跑的很远,我和周铭皓都想捡最近的球。”
铭皓:“我们请小伙伴帮忙把远处的足球大门搬了过来,放在滑梯前面,这样球就不会跑远了!”恩恩:“那我们只要球进门就可以得一分!看看谁的分数高!”
钰钰:我想要把刺球也滚进门洞,可是小球(排球)可以滚进门洞,但是大球(刺球)却怎么也滚不进拱形门里面。
沐沐:我们可以设置两条球道,一条球道走小球,一条球道走大球!
于是,小朋友们齐心协力动手摆弄大球球道,终于大球也可以“通车”了!
天天:我们不能在滑梯下的球道里来回乱跑,这样很容易会被撞到受伤。
幼儿对在滑梯上滚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满足于简单地将排球从滑梯上滑下,还尝试利用拱形门进行游戏设置,这体现了他们对游戏多样性和创造性的追求。在游戏中,他们不断地尝试、探索球道的摆放,寻求新的玩法和挑战,更加表现出了初步的合作意识和沟通协商。尽管游戏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则设定,但幼儿在玩耍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隐性的规则。他们知道要把球门和彩虹拱形门放在滑梯下的中央,也知道要用跨跳栏来引导排球的方向,这显示了他们对规则的尊重和执行能力。
滑梯上的滚球游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小朋友,而滑梯上也变得越来越拥挤。我们还可以在哪里进行滚球游戏呢?
自主游戏分享环节时,昊臻:“今天我在高高的木爬架上面滑了下来,很危险也很刺激,可是到下面时候,我的屁股好疼啊!木爬架可以滑吗?”
教师思考:
木滑梯上的斜坡攀爬架原本设计用于滑滑梯游戏,其高度和结构对于幼儿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相对安全。在此基础上,小朋友们尝试进行滚球游戏,这体现了他们对游戏环境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拱形门的设置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但同时也对滚球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游戏结束后进行的回顾和讨论中,小朋友们能够积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通过讨论上攀爬滑梯的路径选择,他们不仅加深了对游戏规则和安全性的理解,还提升了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铭皓为战友送来了“猫爬板”盾牌,他们再也不怕敌人的攻击!
西西在扔炸弹过程中,不小心被球砸中受伤!堡垒保卫战中,在木架上的小朋友“手无缚鸡之力”,如何才能将“弹药”成功送进上滑梯呢?
方法:在木爬梯从下向上爬,上边的小朋友要接住球拿上去。
方法2:在木爬梯的后面,架上一个木架子,从下向上爬运球。
小朋友们在高高的爬架上面进行抛接球游戏,可是怎样才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伤呢?源源想到了好办法,可以使用爬架横插在木架上,这样就不容易受伤了。王老师也来帮助孩子们卡住出口,可是木架好硬啊!小朋友们又拿来了彩虹垫子铺在木架前,问题解决后,小朋友们玩的更安心了!
教师思考:
小朋友们从滑梯扔球的游戏中得到了启发,转而尝试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投篮游戏。这表明他们的创造力正在不断发展,能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自我创新和拓展。此后,他们对“攻占堡垒”游戏的兴趣高涨,进一步体现了幼儿对角色扮演和竞争性游戏的热爱。这样的游戏创意不仅丰富了小朋友们的活动内容,也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站在3米多高的滑梯上接受“炸弹袭击”,虽然他们手舞足蹈、小手忙乱地抵挡,但这种行为极易导致跌倒或碰撞。王老师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并迅速采取了行动。她利用扶梯将爬梯固定在木架的两侧栏杆里,并用彩虹垫进行双层加固,创造出了一个新颖的“自动门”。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小朋友从攀爬架上摔下的风险,还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让小朋友们在玩耍中感受到了安全和快乐。也可以鼓励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更加注重自我保护,不断提升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小结:
自主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对滚动现象特别感兴趣后,支持幼儿通过搭建不同高度的球道来探索球的运动规律。在此过程中,幼儿展现了惊人的创造力。随着游戏的深入,幼儿开始尝试更加多元的游戏材料,如球门、拱形门等。同时,教师对幼儿游戏故事进行一对一倾听了解幼儿真实的想法。教师在不断观察、发现、引导为幼儿提供支持,幼儿在游戏的乐趣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发展。随着游戏的进行,幼儿不仅展现了卓越的问题解决能力,更通过抬、举、扔、爬等大肌肉动作,全方位地发展体能。教师通过转变教育观念,鼓励幼儿自主探究,能够助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撰稿 | 崔潇远
编辑 | 赵越
审核 | 夏淑芳 唐媛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市延庆区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