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数智化手段开展幼儿品德教育活动的创新路径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今天,数智化手段为幼儿品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著名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教育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贴近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数智化手段正是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实践的重要工具。以下是运用数智化手段开展幼儿品德教育活动的具体策略:
1. 数字化情景模拟,让品德教育“可视化”
通过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为幼儿创设沉浸式的品德教育场景。例如,设计一个“帮助小动物”的虚拟游戏,幼儿可以通过操作虚拟角色完成帮助他人的任务,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教授李季湄所言:“幼儿的学习是通过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实现的,数字化情景模拟能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做中悟’。”
2. 智能互动绘本,让品德故事“活起来”
利用智能互动绘本,将传统的故事内容与动画、音效、互动游戏结合。例如,设计一个关于“分享”的绘本,幼儿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与角色互动,选择分享或不分享,系统会根据选择给予即时反馈,帮助幼儿理解分享的意义。这种形式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互动中内化品德行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指出:“绘本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智能互动技术让绘本更具吸引力和教育价值。”
3. 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品德评价
通过智能手环、摄像头等设备,采集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行为数据,如合作、分享、礼貌等行为的发生频率和情境。基于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幼儿的品德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例如,对于不太愿意分享的孩子,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关于分享的小组活动,并通过系统实时记录和反馈孩子的进步。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冯晓霞教授强调:“数据驱动的评价方式让品德教育更加科学、精准,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
4. 线上线下的家园共育平台
开发家园共育APP或小程序,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共享幼儿的品德教育成果。例如,家长可以在APP上记录孩子在家中的礼貌行为,教师则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课堂上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平台还可以推送相关的品德教育资源和活动建议,帮助家长在家庭中延续幼儿园的教育。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曾说:“家园共育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保障,数智化平台为家园协同提供了便捷的桥梁。”
5. AI虚拟伙伴,陪伴幼儿成长
设计一个AI虚拟伙伴(如可爱的小动物形象),陪伴幼儿进行日常活动。AI伙伴可以模拟真实情境,向幼儿提出品德相关的选择问题,如“如果你的朋友哭了,你会怎么做?”并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鼓励或建议。这种形式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参与感,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袁爱玲教授指出:“AI虚拟伙伴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安全、友好的互动对象,有助于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品德。”
6. 数字化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结合节日、纪念日等设计数字化的品德主题活动。例如,在“世界地球日”当天,利用数字化技术设计一个“保护环境”的闯关游戏,幼儿需要通过完成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任务获得奖励。这种形式既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环保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行动力。知名幼教专家朱家雄强调:“主题活动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数字化技术让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结语
数智化手段为幼儿品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技术始终是工具,教育的核心仍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关爱。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数智化手段只是为这片“田地”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而真正的培育,仍需要教师用心去浇灌每一棵幼苗。让我们在数智化时代,用科技赋能教育,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品德的未来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