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科技小制作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下是如何利用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的专业建议:
一、明确活动目标
在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前,教师需明确活动的教育目标,包括:
- 动手能力:通过操作工具和材料,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
- 科学思维: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实验和总结,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 创造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独特的作品。
- 合作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分工和协作。
二、选择适合的科技小制作主题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择简单、有趣且贴近生活的主题。例如:
三、整合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
线上资源
- 教育类APP:如“宝宝巴士科学实验”“小小发明家”等,提供丰富的科技小制作视频和步骤讲解。
- 科普视频:从B站、抖音等平台筛选适合幼儿观看的科普视频,激发兴趣。
- 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室软件(如PhET),让幼儿在数字环境中模拟科学实验。
-
线下资源
- 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纸板、吸管、电池、小灯泡等,确保安全且易于操作。
- 科普图书:如《DK儿童百科全书》《STEAM科学小实验》等,为幼儿提供图文并茂的制作指南。
- 社区资源:邀请科技馆工作人员或家长中的科技爱好者,到幼儿园分享科技小制作的经验。
-
园所环境
- 创设科技角:在教室内设置科技角,展示幼儿的作品,并提供制作材料和工具。
- 户外探索区:利用户外空间,开展与自然现象相关的科技活动,如制作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机模型等。
四、设计活动流程
- 引入主题
通过故事、视频或实物展示,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在制作太阳能小车前,播放一段关于太阳能应用的动画片。 - 讲解与示范
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并示范关键操作。例如,如何连接电池和灯泡,如何固定轮子等。 - 动手操作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组完成制作。教师需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 展示与分享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例如:“我的小车为什么跑得慢?可能是因为轮子没装好。” - 总结与延伸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探索。例如:“今天我们用太阳能驱动小车,回家后可以观察家里哪些地方也用到了太阳能?”
五、注意事项
- 安全性
确保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无毒、无害,避免使用尖锐或易碎的物品。活动过程中,教师需全程监护,防止意外发生。 - 个体差异
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任务。例如,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尝试更复杂的电路连接,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从简单的粘贴活动开始。 - 家园共育
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科技小制作,将活动延伸到家庭中。例如,亲子共同制作“纸板城堡”或“简易望远镜”。
六、案例分享
案例:制作“风能小车”
- 目标:了解风能的作用,锻炼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材料:纸板、吸管、轮子、胶水、剪刀、风扇。
-
步骤:
- 教师讲解风能的概念,并展示成品小车。
- 幼儿分组制作车身和轮子,教师指导如何固定吸管作为车轴。
- 完成后,用风扇吹动小车,观察其行驶情况。
- 幼儿讨论小车跑得快慢的原因,并尝试改进设计。
七、专家观点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教授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应注重实践体验,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在‘做中学’,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八、活动评价
通过科技小制作活动,幼儿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还学会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和幼儿自评等方式,全面评估活动的效果,并不断优化活动设计。
九、推荐资源
- 书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李季湄著)
- 网站:中国幼教网(www.youjiao.com)的“科学实验”专栏
- APP:宝宝巴士科学实验、小小发明家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