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教育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手工艺术大赛,传承手工技艺?
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文化手工艺术大赛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活动。结合幼教专家李季湄教授的观点,幼儿教育应注重“游戏化、生活化、情境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一场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手工艺术大赛。
一、明确目标,设计主题
- 目标定位:
通过手工艺术大赛,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感受手工技艺的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专注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 主题选择:
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如“剪纸艺术”“泥塑工坊”“布艺扎染”“国画创作”等主题,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不同传统技艺的独特美感。
二、整合教育资源
-
线上资源
- 多媒体资源:播放《中华传统手工艺》系列动画,或利用教育App(如“凯叔讲故事”“宝宝巴士”)中的手工教学视频,帮助幼儿直观了解传统技艺。
- 互动平台:通过幼儿园公众号或家长群,分享手工制作教程,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
-
线下资源
- 教具与材料:准备剪纸、彩泥、布料、颜料等材料,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动手操作。
- 专家指导:邀请非遗传承人或手工艺人走进幼儿园,为孩子们现场展示技艺,激发他们的兴趣。
-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布置“传统文化角”,展示传统手工艺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活动设计与实施
-
分年龄段设计
- 小班(3-4岁):以简单的手工活动为主,如剪纸贴画、彩泥捏塑,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兴趣。
- 中班(4-5岁):增加难度,如制作布艺小挂件、扎染手帕,引导幼儿感受色彩与图案的美感。
- 大班(5-6岁):开展更具挑战性的活动,如国画创作、泥塑造型,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
-
活动流程
- 预热阶段:通过故事、视频或实物展示,向幼儿介绍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 制作阶段:教师示范后,幼儿自由创作,教师适时给予指导与鼓励。
- 展示与评选:将作品布置成展览,邀请家长、教师和幼儿共同评选“最佳创意奖”“最美作品奖”等。
-
延伸活动
- 文化体验日:结合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如包粽子、做灯笼,让幼儿在节日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
-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手工艺品,并在家中展示,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
四、教育意义与价值
- 文化传承:通过手工艺术大赛,让幼儿从小接触并热爱传统文化,成为文化传承的小使者。
- 能力培养:手工制作能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他们的耐心与细致。
- 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幼儿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
五、专家建议
- 李季湄教授强调:“幼儿教育应注重体验与感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因此,手工艺术大赛应注重趣味性与参与性,避免过于强调结果。
-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指出:“手工活动是幼儿表达自我、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创作自由,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建议:“传统文化教育应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避免空洞的说教。”因此,手工艺术大赛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熟悉且感兴趣的主题。
六、案例分享
某幼儿园曾开展“剪纸艺术大赛”,教师先通过动画片《剪纸的故事》向幼儿介绍剪纸文化,随后邀请剪纸艺人现场示范。孩子们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剪纸技巧,还创作出了充满童趣的作品。活动结束后,幼儿园将作品布置成展览,吸引了众多家长参观,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以上方式,传统文化手工艺术大赛不仅能成为幼儿园的特色活动,还能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文化传承播下希望的种子。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