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课堂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核心任务。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幼儿阶段培养良好品格、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以下从实践角度,结合专家观点和具体案例,分享如何在课堂活动中有效落实这一方针。
一、将“立德树人”融入活动设计
- 以“德”为核心,设计主题活动
著名幼教专家李季湄教授曾指出:“幼儿教育应注重‘德’的渗透,将品德教育融入日常活动。”例如,设计“我是小小志愿者”活动,让幼儿通过帮助同伴、整理玩具等行为,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和同理心。 - 结合节日文化,传递传统美德
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活动中,通过故事、手工、表演等形式,向幼儿传递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例如,组织“我为家人做件事”活动,鼓励幼儿回家为父母捶背、端水,从小培养感恩意识。
二、在活动中注重“隐性教育”
- 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幼儿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在活动中主动说“请”“谢谢”,幼儿也会自然学会礼貌用语。 - 创设“德育”环境,潜移默化影响
在教室布置中融入德育元素,如张贴“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标语,设置“爱心墙”展示幼儿的善行,让幼儿在环境中感受德育氛围。
三、通过游戏活动培养良好品格
- 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社会角色
例如,在“小小医生”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医生、护士,学习关心他人、尊重生命;在“超市购物”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诚实守信。 - 合作游戏,培养团队精神
设计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如“搭积木比赛”“传球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分享和沟通。
四、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尊重幼儿个性,引导正向行为
对于性格内向的幼儿,鼓励其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自信心;对于性格外向的幼儿,引导其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 及时表扬,强化良好行为
当幼儿表现出分享、帮助他人等良好行为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其正向行为。例如,用“你真棒,懂得分享”等语言鼓励幼儿。
五、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 与家长沟通,统一教育理念
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传递立德树人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延续幼儿园的德育教育。 - 开展亲子活动,共同践行德育
例如,组织“亲子环保行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捡垃圾、种树,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六、案例分享:立德树人的实践成果
某幼儿园在实施“小小礼仪员”活动中,每天由一名幼儿担任礼仪员,负责迎接同伴、分发餐具等。经过一段时间,幼儿的礼貌用语使用率显著提高,同伴间的冲突也明显减少。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尊重和关爱他人。
总结
立德树人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融入幼儿课堂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精心设计活动、注重隐性教育、开展游戏活动、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家园共育,我们可以在幼儿心中播下“德”的种子,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是立国之本,德育是教育之魂。”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幼儿教育中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