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教师怎样通过讲故事,潜移默化开展立德树人教育?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幼儿教师如何通过讲故事潜移默化开展立德树人教育?

讲故事是幼儿教育中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它不仅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价值观,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那么,幼儿教师如何通过讲故事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策略:

1. 选择适合的故事,寓教于乐

  • 故事内容要与教育目标一致
    选择的故事应具有明确的道德教育意义,比如关于诚实、勇敢、分享、友爱等主题的经典故事。例如,《狼来了》可以教育孩子诚实的重要性,《三只小猪》可以传递勤奋和智慧的价值。
    专家观点: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陈帼眉教授曾指出:“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理解社会的重要媒介,教师应选择那些蕴含积极价值观的故事,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 融入多元文化
    选择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尊重和包容的意义。例如,讲述《孔融让梨》可以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谦让美德,而《彩虹鱼》则能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与友爱。

2. 设计互动环节,增强代入感

  •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
    在讲故事时,可以邀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人物的情感和行为。例如,在讲述《小熊请客》时,让孩子扮演小熊或小兔子,体验分享的快乐。
    专家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朱家雄教授强调:“角色扮演能够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故事中的道德内涵,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
  • 提问与讨论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例如,“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你觉得这样做对吗?”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与自身行为联系起来。

3.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实践

  • 从故事延伸到生活
    讲完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讲完《孔融让梨》后,可以鼓励孩子在分水果时主动让给小伙伴。
  • 创设情境,强化行为
    教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设计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情境,帮助幼儿将所学付诸实践。例如,在班级中设置“分享角”,鼓励幼儿带玩具与同伴分享,体验友谊的快乐。

4. 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表现形式

  • 绘本、动画与手工结合
    借助绘本、动画或手偶等工具,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讲述《三只小猪》时,可以用手偶表演,或者让幼儿动手制作小猪和大灰狼的纸偶,增强参与感。
  • 数字化故事
    利用教育类APP或互动白板,设计互动式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通过点击、拖拽等操作参与其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5.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根据幼儿特点选择故事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理解能力和兴趣点不同。例如,小班幼儿更适合情节简单、画面丰富的故事,而大班幼儿则可以尝试情节复杂、寓意深刻的故事。
  • 个性化引导
    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例如,对于内向的孩子,可以通过鼓励其参与角色扮演,帮助其提升自信心;对于容易冲动的孩子,可以通过讲述《龟兔赛跑》等故事,引导其学会耐心和坚持。

6. 家园共育,延伸教育效果

  • 与家长合作
    教师可以将故事内容分享给家长,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阅读和讨论,延续道德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家庭共读的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是霸王龙》等。
  • 设计亲子活动
    组织亲子故事会或绘本制作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增强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

结语

通过讲故事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是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师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故事,还要通过互动、实践、多媒体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同时,结合家园共育,将教育效果延伸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专家建议:正如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所说:“故事是幼儿心灵的营养剂,教师要用好这一工具,帮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会做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教师怎样通过讲故事,潜移默化开展立德树人教育?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