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德树人的视角出发,利用幼儿的模仿天性开展品德教育,是学前教育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Vygotsky曾强调,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利用幼儿的模仿天性,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1. 身教重于言传
- 专家观点:南京师范大学的刘晓东教授指出,“幼儿的模仿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他们对成人的行为有着天然的敏感性和模仿倾向。”
- 实践建议: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例如,在与幼儿互动时,展现出尊重、耐心和同理心,幼儿会潜移默化地模仿这些行为,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
2. 创设情境,引导模仿
- 专家观点:华东师范大学的华爱华教授认为,“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容易理解和模仿正确的行为。”
- 实践建议: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幼儿在参与中模仿正面行为。例如,通过“小小医生”的角色扮演,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
3. 利用绘本和故事
- 专家观点:知名幼教专家李季湄教授强调,“绘本和故事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角色,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
- 实践建议: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绘本,如《爱心树》《大卫不可以》等,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正面角色的行为,培养他们的爱心、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4. 强化正面行为
- 专家观点:北京师范大学的庞丽娟教授指出,“及时的正面反馈能够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使其成为一种习惯。”
- 实践建议: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品德行为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你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样的反馈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继续保持和模仿这些正面行为。
5. 家园共育
- 专家观点:上海师范大学的张明红教授强调,“家庭是幼儿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园共育能够形成教育合力。”
- 实践建议: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共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诚实、守信等品质,幼儿会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双重影响下,更好地模仿和学习这些品德。
6. 游戏中的品德教育
- 专家观点: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
- 实践建议:设计一些集体游戏,如“传球游戏”“合作搭建”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分享和遵守规则,从而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规则意识。
总之,利用幼儿的模仿天性开展品德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育中以身作则,创设丰富的情境,利用多元的教育资源,并通过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品德基础。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