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观察与深入分析中,怎样以立德树人理念科学引导积极行为的养成与完美塑造?
引言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尤其在幼儿阶段,这一理念尤为重要。幼儿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积极行为的养成与完美塑造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如何在日常观察中科学引导幼儿的积极行为,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观察与记录:深入了解幼儿行为
- 细致观察:通过日常活动、游戏、互动等场景,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例如,幼儿在分享玩具时的态度,遇到冲突时的反应等。
- 科学记录:运用《幼儿行为观察表》或《成长档案》等工具,记录幼儿的行为细节。如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所言:“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记录是支持幼儿成长的桥梁。”
- 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家庭环境、个性特征等,分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例如,攻击性行为可能源于缺乏安全感或表达能力不足。
二、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入
- 以德为先,培养良好品格: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将“诚信、友善、责任”等价值观融入幼儿教育。例如,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与谦让。
- 树立榜样,以身作则: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指出:“教师的行为是幼儿最直接的教材。”
- 创设情境,实践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并内化积极行为。例如,组织“小小志愿者”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与爱心。
三、科学引导积极行为的策略
- 正向强化:及时表扬幼儿的积极行为,强化其正向体验。例如,当幼儿主动帮助同伴时,教师可以给予具体的肯定:“你真棒,帮助了小朋友!”
- 行为契约:与幼儿共同制定行为目标,并通过“行为契约”方式引导其自我管理。例如,约定“每天说一句谢谢”,培养感恩意识。
- 问题解决训练:通过引导幼儿思考“怎么办”而非“为什么犯错”,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幼儿争抢玩具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公平分配”。
- 家园共育:与家长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例如,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分享幼儿的积极行为表现,共同引导。
四、案例分享
案例1:小班幼儿小明在游戏中总是独占玩具,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小明缺乏分享意识。于是,教师设计了一个“分享日”活动,邀请幼儿带玩具来学校与同伴分享。通过活动,小明逐渐学会了分享,并在教师的表扬中强化了这一行为。
案例2:中班幼儿小丽在活动中总是退缩,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到,小丽在家中很少得到鼓励。于是,教师与小丽家长沟通,建议多给予正面评价,同时在班级中为她创造展示机会。渐渐地,小丽变得自信,积极参与活动。
五、总结与反思
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幼儿行为引导,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耐心。通过观察、分析、引导与反思,我们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如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所言:“立德树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贯穿于幼儿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以爱为基石,以德为引领,共同塑造幼儿的美好未来!
结语
幼儿的积极行为养成与完美塑造,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用科学的方法与温暖的态度,陪伴幼儿健康成长,成为有德、有才、有爱的未来栋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