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幼儿在”玩”中点燃创新火花——跨学科主题探究活动新思路 ✨
一、为什么跨学科活动是创新启蒙的黄金钥匙?
(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指出)幼儿的思维具有”整体性”,当科学遇到艺术、数学碰撞语言时,正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契机。比如在”疯狂动物城”主题中,孩子用积木搭建动物住所(工程)、绘制动物花纹(艺术)、创编动物救助故事(语言),这种”学科无界”的体验正是创新的土壤。
二、4个让创新具象化的实践妙招
- “材料盲盒”惊喜法
(参考意大利瑞吉欧”百种语言”理念)准备装有纽扣/吸管/自然物的神秘盒子,让孩子用这些材料解决”帮小鸟建家”的问题。北京某园曾记录到:有孩子用酸奶盒+树枝做出了会转动的风车鸟窝。 - “问题漂流瓶”行动
每周抛出开放式问题:”如果雨滴是甜的会怎样?” 深圳某园孩子由此衍生出”彩虹糖果雨”项目:用食用色素做实验(科学)、设计接雨装置(工程)、编写云朵妈妈的故事(语言)。 - “跨界工坊”时刻
借鉴日本藤幼儿园的”混龄工作坊”,设置”光影实验室”(科学+艺术)、”种子银行”(数学+自然),配备放大镜、彩膜等”创新工具包”,记录显示孩子平均每20分钟就会产生1个新奇点子。 - “脑洞展示会”机制
(采用美国HighScope课程评价法)用”故事板”替代标准作品:孩子用照片+涂鸦+教师文字记录,呈现”我的发明诞生记”。上海黄浦区某园案例显示,这种方法使幼儿创新行为增加47%。
三、教师必备的3个创新助推器
- “哇时刻”捕捉表(记录非常规解决方案)
- “5Why分析法”(当孩子说”我做了会飞的船”时,用连续追问挖掘思维过程)
- “创新生长墙”(用便签条可视化思维进化,如:小明的”磁铁新玩法”从1.0到4.0版本)
四、特别提醒
• 警惕”伪创新”陷阱(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警示):避免过度追求形式新颖而忽视幼儿真实经验
• 创新成果≠精美作品(哈佛Project Zero研究显示),过程性证据比结果更重要
💡 试试明天这样做:在建构区投放厨房滤网,看孩子如何将其变身”蚂蚁飞船”或”音乐发射器”——你会发现,创新从来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当多学科元素在游戏中自然碰撞时,绽放的思维烟花。
(本文参考了日本学者津守真《幼儿的工作与成长》、北师大冯晓霞教授《幼儿科学探究行为观察指标》等研究成果)
🌱 下期预告:如何用”失败庆祝会”培养幼儿创新韧性?关注#幼教创新实验室话题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