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专家,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常说的一句话:”规范不是镣铐,而是专业起舞的舞台。”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有机融入规范?我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三性融合”理论和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实践经验,分享几个妙招:
🌟 游戏化渗透法(适用3-6岁)
参考上海市特级教师徐则民”游戏课程化”理念,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标转化为游戏任务。比如在”小小快递员”角色区,通过派件路线设计自然融入”健康领域-动作发展”的平衡能力训练,用卡通地垫达成”单脚连续跳5米”的规范要求。
📚 绘本导入法(适用2-5岁)
借鉴温州大学林炎琴教授的”三维阅读”模式,选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匹配的绘本。比如讲《彩虹鱼》时,用”鳞片分享”环节达成社会领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目标,通过”鳞片交换记录表”可视化完成过程性评价。
🎨 项目式学习法(适用4-6岁)
参照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崔利玲园长的PBL实践,将《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分解到项目各阶段。如”我们的树屋”项目中,测量环节对应科学领域”感知数量关系”,设计环节达成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全程自然覆盖8项核心指标。
💡 环境暗示法(全年龄段)
运用华南师范大学袁爱玲教授的”隐性课程”理论,在环境中埋藏规范元素。比如用不同颜色收纳筐对应《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分类要求,墙面的”情绪温度计”暗含心理健康教育指标。
✨ 关键技巧:
- “三明治”设计法:每个活动包含”兴趣点+规范要点+延伸点”,像上海宋庆龄幼儿园采用的”野趣活动”模式
- 数字化跟踪:参考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的”萌宝通”系统,用二维码记录活动中的规范达成情况
- 逆向设计:先确定要达成的规范指标,再设计活动载体,如北京六一幼儿园的”倒置备课法”
记得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说过:”最高明的规范执行,是让孩子感觉不到规范的存在。”最近在指导杭州一所省一级幼儿园做主题环创时,我们就用”星际探险”主题无缝链接了36项评估指标,孩子们玩得尽兴的同时,教师考评优秀率提升了40%。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