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3-6岁幼儿”玩”转项目式学习——以”小小海报设计师”为例
(附具体操作步骤+专家支持理论)
✨ 一、专家观点作支撑
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曾指出:”幼儿的学习是’行动性学习’,当他们用双手改变环境时,认知就在真实情境中构建。”美国HighScope课程也强调”计划-工作-回顾”模式,这与海报设计的项目式学习完美契合。
🎨 二、分龄实施策略(附真实案例)
▷ 小班(3-4岁) → 感官探索式设计
• 材料魔法盒:提供皱纹纸/羽毛/泡泡膜等不同质感的材料(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百种语言”理论)
• 案例:北京蓝天幼儿园让孩子用手掌蘸颜料”盖”出主题字,用贴纸标记活动时间
▷ 中班(4-5岁) → 情境任务驱动
• 创设”幼儿园生日会”真实需求:”我们需要让更多小朋友知道派对消息!”
• 专家工具:使用哈佛大学”可视化思维”中的See-Think-Wonder图表引导观察
▷ 大班(5-6岁) → 系统化设计思维
• 引入IDEO设计公司的”五步法”幼儿版:
- 采访(问问同伴想看什么)
- 头脑风暴(广州东方红幼儿园用”创意气泡图”记录)
- 原型制作(提供可擦写白板纸)
- 测试(把海报挂出来观察同伴反应)
- 改良(用便利贴收集反馈)
📌 三、教师支持策略(附话术模板)
- 问题支架:
“如果只能选三种颜色,怎么让老远的人都能看见?”(渗透对比色概念)
“你画的这个大喇叭图案,是想告诉大家活动很热闹吗?”(引导符号表征) - 材料支架:
• 提供日本藤幼儿园常用的”半成品材料包”(镂空模板、形状印章)
• 使用可移胶棒(允许反复调整构图) - 技术渗透:
• 用AR技术扫描作品生成动态海报(如成都市三幼的数码项目)
• 录音二维码:让孩子录制海报解说嵌入作品
🎯 四、发展目标对应检核表
| 《指南》领域 | 海报设计可达成目标 |
|————–|———————|
| 艺术表现 | 能用线条/色彩表现想法 → 检查画面是否有明确主体物 |
| 语言表达 | 能说明设计意图 → 录制30秒”设计师解说” |
| 社会交往 | 小组合作分工 → 观察是否出现角色分配(如”你剪我贴”) |
💡 五、特别提醒
• 切忌:直接提供范画(会限制创造力,违背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强调的”经验生长”原则)
• 推荐:展示真实商业海报/电影预告片等多元范例(但强调”我们可以做得更有趣!”)
试试这个彩蛋环节:举办”红毯发布会”,让孩子戴着自制设计师工牌,用玩具话筒介绍作品——你会发现,连害羞的孩子都会积极表现!
记得收藏实践后@我反馈哦!下一个专题想了解”如何把STEAM融入区角游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