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让我想起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常说的:”评价不应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幼教老师着迷的”学习故事评价法”,看看它如何神奇地帮助小朋友们学会反思和改进。
🌟 首先我们要明白学习故事评价法的精髓:
就像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强调的,这是一个”观察-识别-回应”的闭环过程。重点不在于评判孩子做得好不好,而在于发现孩子的”哇时刻”(Magic Moments)!
✍️ 实操三步走(新西兰学者Margaret Carr经典框架):
- 注意阶段 – 蹲下来用手机记录下小明搭建积木时反复调整底座的有趣过程
- 识别阶段 – 在成长档案里写道:”老师发现你像个小小工程师,通过三次尝试终于让高塔站稳了!”
- 回应阶段 – 提供不同形状的积木并问:”要不要试试哪种形状最稳固?”
🎯 促进反思的三大妙招(参考上海名师应彩云的做法):
- “问题墙”策略:把孩子们遇到的问题用照片呈现,每周五开展”智慧分享会”
- “故事回顾法”:用平板电脑回放活动视频,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我下次想…”
- “成长口袋”:让每个孩子保存自己的作品迭代过程,比如小美的”纸桥进化史”
💡 特别提醒(来自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经验):
• 用”我注意到…”代替”你应该…”
• 把评价变成对话:”你能告诉老师这个城堡是怎么变坚固的吗?”
• 善用可视化工具:像”学习优师教研”这样生动的记录方式最受孩子欢迎
记得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说过:”真正的评价是让孩子看见自己的成长轨迹。”当我们用学习故事记录下孩子们”尝试-调整-成功”的完整过程时,他们自然就学会了宝贵的元认知能力!
下次家长开放日,不妨试试邀请爸爸妈妈们一起写”亲子学习故事”,效果绝对让你惊喜~ 大家还有什么有趣的实践案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