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特殊饮食幼儿饮食文化教育指南】幼师必收的”小餐桌大课堂”玩法✨
最近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示范园观摩时,园长张慧敏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班上有回民宝宝不敢吃幼儿园点心,而其他孩子好奇追问”为什么不吃猪肉”,这个偶发事件成了我们开展饮食文化教育的最佳契机!今天我就结合华南师范大学李思娴教授的”文化浸润式教育”理念,给大家支几招——
🍎 第一招:创设”饮食文化探秘角”(3-6岁适用)
• 准备材料:不同民族的特色餐具模型(如藏族木碗、维吾尔族铜壶)+食物图卡
• 互动设计:让幼儿玩”帮食物找家”游戏,比如把清真标志贴在羊肉图卡上
• 专家建议: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特别强调”环境是第三位老师”,这个区角要保持动态更新哦
🎨 第二招:开展”我的饮食故事”主题活动(4-5岁适龄)
• 晨圈时间:邀请特殊饮食幼儿家长录制1分钟短视频(比如犹太裔爸爸讲解kosher食品)
• 美工活动:用超轻粘土制作”世界美食地图”,标注不同饮食禁忌区域
• 延伸建议:参考南京实验幼儿园徐雯园长提倡的”家园共育四步法”,最后一定要办个小展览
👩🍳 第三招:组织”小小营养师”情景游戏(5-6岁进阶版)
• 角色分配:设置”清真餐厅””素食厨房”等不同餐台
• 游戏规则:使用台湾清华大学周淑惠教授研发的”饮食文化卡片”作为游戏道具
• 关键提示: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王微丽园长特别提醒,游戏后要引导幼儿用”我喜欢…我尊重…”句式分享感受
📚 最新教研成果推荐:
- 李季湄教授主编的《幼儿园食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 日本藤森平司的”食育×STEAM”课程案例集
- 抖音”优师教研”最近更新的民族饮食主题资源包
💡 特别注意(敲黑板!):
• 避免误区:不要单独强调”特殊”,而要传递”不同饮食都很棒”的价值观
• 安全红线:严格核查食品过敏原,参考卫健委《托幼机构膳食指导》
• 文化敏感:像上海宋庆龄幼儿园朱细文副园长说的”用儿童能理解的方式解释宗教饮食”
最近在指导深圳某国际园做相关课题时,我们开发了超好用的”饮食文化三色卡”(绿色=通用/黄色注意/红色禁忌),老师们反馈说孩子们通过这个工具自然就建立了包容意识。大家不妨试试看~
🌟 思考题:当孩子问”为什么小明不吃生日蛋糕?”时,你会如何回应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教育智慧!下期我们聊聊如何把24节气饮食文化融入区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