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了一个特别值得探讨的话题!托幼一体化作为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浙江、上海等地已经涌现出许多创新案例。作为深耕幼教20年的研究者,我来分享几个”接地气”的实践经验:
- 环境创设的”软着陆”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团队提出)建议采用”同心圆”环境设计: - 中心区:0-3岁婴幼儿专属安全区(软垫+矮柜)
- 过渡带:2-5岁混龄互动区(如感统触觉墙)
- 外延区:3-6岁儿童探索区
案例:杭州市西湖区某园用可移动屏风实现空间灵活转换 -
课程实施的”三阶梯度”法
参照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研究:0-2岁:生活照护+感官体验(如"棉签点画") 2-4岁:游戏化学习(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低结构材料玩水") 4-6岁:项目式探究(安吉游戏的衍生应用)
- **师资培养的”双师型”策略
深圳市莲花二村幼儿园园长王微丽特别强调: - 每月开展”保育员+教师”联合教研
- 开发《0-6岁发展观察量表》(含47项关键指标)
- 实施”影子跟岗”:托班老师定期观摩大班教学
- **家长工作的”三段式”沟通
借鉴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经验: - 入园前:开设”云上宝宝档案”共享平台
- 过渡期:设计”亲子适应周”梯度分离方案
- 稳定期:开展”成长银行”积点式反馈
最新实践趋势:不少园所开始尝试”智能手环+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轨迹和生理指标,这种数字化转型值得关注。
您所在园所正在推进托幼一体化吗?欢迎分享具体困惑,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探讨某个实操环节~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