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参与新建园所筹备的实践路径与专业价值
新建幼儿园筹备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线实践专家的幼儿教师参与其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的观察与研究,幼儿教师的参与既能为园所注入教育智慧,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
一、前期规划阶段的深度参与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曾指出:”幼儿园空间是第三位老师”。在园所建筑设计阶段,教师应当:
- 功能布局建议: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提供活动室、睡眠区、盥洗室等空间比例的合理化建议。如托班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更便捷的如厕通道。
- 安全细节把关:凭借日常工作经验,指出潜在安全隐患,如墙角防撞设计、电源插座高度等。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90%的幼儿园安全事故可通过前期设计规避。
- 课程空间融合:将园本课程理念融入建筑设计,如开展”自然教育”的园所需要更多户外探究空间。
我曾参与上海某新建幼儿园的筹备,教师们通过”模拟一日活动”的方式检验空间合理性,最终调整了3处走廊宽度和2个功能区位置。
二、教育装备配置的专业选择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强调:”玩具是幼儿的教科书”。教师在玩教具配置中应:
- 按年龄分层选配:制作0-3岁和3-6岁两个阶段的玩教具清单,注意大小肌肉发展的不同需求。
- 兼顾多元与聚焦:既保证五大领域全覆盖,又根据园所特色重点配置某类材料。如主打艺术教育的园所可加大美工材料比例。
- 参与供应商评估:实地考察生产厂家,从教育性、安全性、耐用性多维度评估。广州某新建园教师团队曾因此否决了3家不符合标准的供应商。
三、环境创设中的教师智慧
著名环创专家董旭花教授认为:”环境要说话,更要让幼儿对话”。教师应当:
- 打造”未完成环境”:预留50%的空间让幼儿后续参与完善,北京芳草幼儿园的”成长墙”就是典范。
- 文化元素融入:将当地特色文化转化为幼儿可互动的环境设计,如成都某园将川剧脸谱元素设计为可拼贴的墙面游戏。
- 光照与色彩科学配置:根据心理效应选择墙面颜色,活动区以暖色调为主,休息区采用冷色调。
四、教师团队的协同建设
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实践经验表明:”新建园教师团队建设需要特殊策略”:
- 文化共建工作坊:通过”愿景拼贴””教育信条共创”等活动形塑团队文化。
- 递进式培训计划:分筹备期、试运营期、正式开园期三个阶段设计培训内容。
- 老带新实践共同体:调配20%的有经验教师带动团队,北京某教育集团采用”1+2+3″模式(1名骨干带2名成熟教师和3名新教师)效果显著。
五、课程体系的前置搭建
上海教委教研室黄琼老师强调:”课程建设要早于幼儿入园”:
- 基础课程框架:完成80%的预设课程方案,留20%生成空间。可参考”风筝模式”(基础课程为线,生成课程为风筝)。
- 资源地图绘制:对周边社区资源进行教育价值分析,制作”15分钟教育资源圈”示意图。
- 过渡方案设计:特别重视入园适应方案,包含亲子适应期、半日适应期等阶段。
我建议采用”3×3″筹备工作法:提前3个月完成硬件准备,3周完成环境精细化布置,3天完成全流程演练。广州珠江新城某国际幼儿园通过这种方式,开园首月家长满意度就达98%。
新建园筹备是教师将教育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这种参与不仅能提升教师的宏观思维和系统规划能力,也能确保园所从诞生之初就具备专业基因。正如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教授所言:”好的幼儿园不是建出来的,是’长’出来的,而教师就是最重要的园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