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我是李敏,从事幼教工作15年,经常遇到”直升机父母”。最近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发布的《2023家园共育调研报告》显示:68.3%的幼儿园存在家长过度保护现象。让我用三个生动案例和实用策略来支招:
一、用”可视化对比”打破认知壁垒
(拿出手机)推荐看看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团队做的”双胞胎爬梯实验”视频。同样22个月的宝宝,A组每天练习爬梯,B组自由活动,2周后A组反而动作更笨拙。我们园曾有位妈妈看完后恍然大悟:”原来我帮孩子穿衣服反而妨碍她小肌肉发展!”
二、创设”安全风险”体验区
借鉴安吉幼教模式,我们设置了”冒险角”:
- 1.2米攀爬架(下方有软垫)
- 自制平衡木(宽15cm)
- 简易工具区(塑料锤子/儿童剪刀)
邀请家长观摩时,特意让3岁的乐乐尝试钉钉子。当他成功时,奶奶激动地拍视频发朋友圈:”原来孩子比我想的能干嘛!”
三、建立”成长里程碑”追踪系统
参考意大利瑞吉欧的档案袋评价法,我们这样做:
- 每周拍摄孩子自主进餐/穿衣视频
- 用《3-6岁儿童发展观察量表》记录进步
- 月末制作对比视频给家长
有个典型案例:小班轩轩妈妈看到孩子从”撒满桌饭粒”到”能使用儿童筷”,主动撤销了”喂饭申请”。
特别注意三个沟通技巧:
- 少说”不要”,多说”试试”(把”别总帮孩子”换成”明天让孩子自己端餐盘试试?”)
- 借用权威声音(”您看《指南》健康领域明确指出4岁应该…”)
- 设置渐进目标(先放手穿袜子→再尝试穿外套)
最后分享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观点:”高控型教养就像总扶着自行车后座的手——孩子永远学不会独立骑行。”建议每月举办”家长放手日”,让孩子带领家长完成挑战任务,效果特别好!
(正在整理《放手成长对照手册》,需要的话可以私信我发电子版~)您遇到过哪些特别的过度保护案例?我们继续探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