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去小学化”:如何避免知识灌输的实操指南
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深知”去小学化”的重要性。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指出:”幼儿园教育的本质不在于知识的超前储备,而在于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以下我从专业角度为您解析如何在教学中避免知识灌输:
一、理解”去小学化”的核心要义
- 发展适宜性理论(DAP)强调:教育必须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
-
关键差异:
- 小学化:强调结果、统一标准、静态知识
- 适宜教育:注重过程、个体差异、动态建构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研究表明:过早系统学习小学内容的孩子,其学习兴趣在三年级后普遍下降。
二、避免知识灌输的实操策略
1.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
案例:某园大班”超市游戏”中自然融入数学概念
- 传统做法:做算术题
- 改进方案:设立收银台,幼儿在买卖过程中理解数量关系
2. 采用项目式学习(PBL)
-
上海浦东某园”种子探索”项目:
- 观察→提问→实验→记录→分享
- 整合科学、语言、艺术等多领域经验
3. 创设有意义的情境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强调:”幼儿园课程应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 例:认识汉字不靠抄写,而在环境创设中自然渗透(物品标签、名字卡片等)
4. 重视过程性评价
- 用观察记录替代考试评分
- 聚焦:学习品质、社会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等
三、不同领域的转化示范
传统做法 | 适宜做法 |
---|---|
拼音卡片抄写 | 语音游戏(如押韵儿歌) |
数字题海战术 | 积木搭建中的数数比较 |
背诵古诗 | 情景剧表演理解诗意 |
四、家长工作的关键点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刘霞老师建议:”与其让家长问’今天学了什么字’,不如引导他们问’今天和谁玩了有趣的游戏'”
五、教师自我提升建议
- 定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政策文件
- 观察记录幼儿的”哇时刻”(惊喜的学习表现)
- 参加”学习故事”等新型评价方式培训
- 与同事进行课程审议,确保活动符合幼儿需要
记住台湾幼教专家周淑惠教授的话:”幼儿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智慧的点燃者。”让我们共同守护幼儿的快乐童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延伸思考:您班级最近开展的活动中有没有无意中带有”小学化”倾向的环节?如何调整能更好地体现游戏化、生活化的特点?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