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园×社区共创】这样做,让1+1>2的教育生态圈活起来!✨
作为深耕幼教20年的实践者,我特别认同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观点:”幼儿园围墙拆得越彻底,教育质量提升越明显。”结合北京丰台区某省级示范园的”社区融合密码”案例,分享4个超实用策略👇
🌟 一、建立”社区资源银行”(超新颖!)
▸ 效仿上海荷花池幼儿园做法,将社区内的:
• 退休教师→”故事达人库”
• 手艺人→”非遗工作坊导师”
• 商超/邮局→”职业体验基地”
▸ 用可视化地图标注15分钟生活圈资源,每月更新(参考安吉游戏中的环境评估法)
🎯 二、打造”反哺式”合作模式(双赢关键!)
✅ 输出园所专业力:
• 为社区家长开设”游戏力养育工作坊”(采用PCK理论设计)
• 每月1次免费亲子早教指导(借鉴新西兰”Te Whariki”课程中的家园共育策略)
✅ 引入社区需求:
• 联合社区卫生中心开发《0-6岁膳食营养手册》(北京三幼成功案例)
🌈 三、创设”社区儿童议事会”(儿童视角!)
▸ 学习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经验,邀请:
• 5-6岁幼儿代表+社区规划师+物业人员
• 共同设计小区游戏角落(落实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12条)
▸ 产出物可成为园本课程素材(如大班项目活动《我们的树屋》)
📱 四、数字化协同平台(紧跟Z世代!)
• 企业微信搭建”家园社共育圈”(参考沪江网校UGC模式)
• 开通”社区教育直播”(杭州西湖区已实现辖区90%园所联动)
💡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曾说:”普惠园的优质发展,必须完成从’地理接近’到’心理接近’的跃迁。”建议先用PDCA循环在小范围试点,记得收集家长参与的”高峰体验时刻”(Positive Education理论),这些鲜活案例最能打动社区各方持续投入!
需要具体某环节的操作模板或评估工具,可以留言告诉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