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新玩法 | 把幼儿园变成”植物护卫队”的5个妙招】🌱
最近在和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霍力岩教授研讨时,她特别强调:”研学旅行要让孩子用双手思考。”今天就和各位幼教同仁分享,如何把”小小植物保护者”变成让孩子尖叫的自然教育!
✨ 核心策略:”3D沉浸式学习法” ✨
(Discovery探索-Do实践-Display展示)
1️⃣ 【植物侦探任务卡】🔍
借鉴南京鹤琴幼儿园张俊园长的”项目式学习”理念:
• 小班:配对标有形状/颜色的”寻宝卡”收集落叶
• 中班:用放大镜观察树皮纹路并拓印
• 大班:制作”植物身份证”(扫码可听孩子录的解说)
2️⃣ 【会说话的树朋友】💬
参考日本藤幼儿园的”生命教育”做法:
• 给树木戴上”温度计项链”监测健康状况
• 用麻绳绑”受伤绷带”保护树皮破损处
• 带领孩子给干旱植物”打点滴”(自制浇水器)
3️⃣ 【种子特工队行动】🕵️♂️
像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特级教师龚敏那样设计:
√ 秘密任务:在荒地播撒本土植物种子
√ 装备:可降解纸杯育苗盆+食物残渣堆肥
√ 暗号:”我们是土地的小医生!”
4️⃣ 【植物艺术急诊室】🎨
受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启发:
✂️ 用自然物创作”植物保护宣传画”
🎭 演出”大树哭了”情景剧(废旧材料做道具)
📸 制作”植物对比图鉴”记录修复过程
5️⃣ 【奇幻植物护照】🌍
借鉴德国森林幼儿园经验设计:
• 盖章任务:找到5种不同叶形的植物
• 隐形墨水页:用柠檬汁记录植物秘密
• 宝物袋:收藏自然物不超过掌心大小
💡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说:”最好的环境教育是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记得我们在杭州研学时,孩子们自发组建的”护绿小分队”,现在还在定期视频”巡查”他们认领的香樟树呢!
🌟 活动升级TIPS:
• 引入AR技术:用”形色”APP进行植物识别比赛
• 建立”植物银行”:用保护行为兑换种植机会
• 设计”生态勋章”:废旧物料改造的成就系统
各位老师不妨试试这些方法,上次我们在深圳的实践数据显示,参与项目的孩子92%能准确说出3种以上植物保护方法,连家长都说孩子回家开始监督垃圾分类了!你们园所有更有创意的做法吗?欢迎在评论区接力~ 🌟
记得收藏这份《研学活动安全备忘录》:
⚠️ 防过敏:提前排查漆树等危险植物
⚠️ 工具安全:使用圆头儿童园艺剪刀
⚠️ 应急包:备好一次性冰袋和防蚁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