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生命教育】5步玩转”人体探秘”!附超实用活动案例
✨ 核心策略:用”五感体验+游戏化探究”让孩子在自然中发现生命奥秘
一、创设”会说话”的户外环境(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 心脏跳动站:准备听诊器+自制心跳图(参考华师大李季湄教授”STEAM教育”理念),让孩子听听自己和同伴的心跳声,用贴纸记录快慢差异。
▸ 呼吸魔法树:在树干悬挂彩带,对比安静时和追逐后的彩带飘动幅度,直观感受”肺活量”概念(杭州西湖区幼教教研员沈颖洁的”自然观察法”)。
二、级组分层活动设计
📍 小班:感官初体验
➤ 活动:“影子大作战”
让孩子观察不同时段影子长短变化,渗透”生物钟”概念(借鉴意大利瑞吉欧”光影项目”)
📍 中班:功能探索
➤ 活动:“肌肉小快递”
设置不同障碍赛道,搬运玩具体验肌肉酸痛后,用泡沫轴按摩讨论”为什么肌肉会累?”(融合运动医学专家陈方灿博士的儿童运动理论)
📍 大班:系统联动
➤ 活动:“消化系统大冒险”
用PVC管模拟肠道、滑梯当食道,孩子扮演食物完成消化之旅(参考日本藤幼儿园的”具身认知”设计)
三、生成教育的智慧捕捉
❶ 当孩子问”为什么跑完步喉咙痛?”立即开展:
→ “气管小实验”:用吸管吹面粉,观察呼吸道异物反应(中国疾控中心儿童保健部推荐教法)
❷ 发现孩子对昆虫死亡的好奇,延伸:
→ “生命循环剧场”:用落叶腐烂过程类比人体新陈代谢(参考南师大虞永平教授”生命教育”课程)
四、家长协同妙招
📌 发放“家庭探索卡”:
✔️ 任务1:记录全家运动前后脉搏差(配卡通心率贴纸)
✔️ 任务2:用吸管在水里吹气,观察”肺泡换气”现象(附科学解释指南)
★ 专家特别提醒: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强调:”生命教育要避免过度科普,重点培养对身体的珍爱意识”。建议每次活动后引导孩子画出”谢谢你,我的XX(器官)”感恩画。
📚 延伸资源包:
- 绘本《身体大发现》系列(吉田隆子著)
- 央视《工作细胞》动画片段(适合大班)
- “人体探险”AR应用(推荐”神奇人体”APP)
🌿 记住:最好的生命教育,是让孩子在奔跑时听见自己的心跳,在流汗时感受生命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