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0年的专家,很高兴和大家分享节气课程中培养幼儿运动协调能力的”四维融合”策略。建议收藏这份结合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和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实操指南!
一、【节气主题游戏化运动】(运动智能×自然认知)
- 惊蛰”小动物复苏操”(3-4岁)
- 设计青蛙跳荷叶(软垫)障碍赛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王颖教授团队研发的”节气运动图谱”
- 目标:发展连续跳跃和平衡能力
- 芒种”小小农事运动会”(4-5岁)
- 设置”插秧”(投掷吸管)、”运粮”(沙包搬运)等情景游戏
- 融入上海市特级园长林琳提出的”三阶训练法”:
基础动作→情境组合→竞赛挑战
二、【传统器械创新玩法】(文化传承×动作发展)
- 清明时节空竹游戏改良:
- 初级:彩虹降落伞(集体协调)
- 进阶:滚铁环走”S”形路线
- 推荐深圳实验幼儿园的”传统器械分段练习表”
- 冬至包汤圆动作延伸:
- 橡皮泥揉搓(精细动作)
- 大龙球翻滚(大肌肉群训练)
- 借鉴日本藤森平司教授的”手脑联动”理论
三、【多感官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节气元素)
- 秋分昼夜平分主题:
- 盲走”日晷”平衡木(前庭觉)
- 触摸不同温度的”秋果”(触觉)
- 采用台湾感觉统合专家高丽芷的”五感评估法”
- 大寒节气特别设计:
- “冰雪滑行”(塑料布+爽身粉)
- “冻僵解冻”木头人游戏(反应抑制)
- 参考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极地运动课程”
四、【家园共育延伸方案】
- 开发”节气运动亲子卡”(含二维码视频指导)
- 设计21天”跟着节气动起来”打卡计划
- 推荐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研发的《儿童动作发展观察量表》
特别提醒:根据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教授团队的研究,3-6岁幼儿每个节气周期(15天)应有至少3种不同类型的协调性练习,单次活动时间控制在:
- 小班15-20分钟
- 中班20-25分钟
- 大班25-30分钟
建议教师们建立”幼儿运动协调能力成长档案”,用抖音流行的”前后对比卡点视频”记录发展轨迹。记住我常说的那句话:”在节气的韵律里跳动,在文化的传承中成长”——这正是培养协调能力的最佳路径!
(温馨提示:具体活动设计可参考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最新发布的《二十四节气园本课程实施指南》)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