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我曾跟随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团队参与多地幼儿园质量评估,发现评价改革确实是撬动教育质量的黄金支点。下面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分享5个落地策略:
一、建立”三维动态评价坐标系”(新颖概念)
- 横向维度:借鉴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的”游戏观察九宫格”,将评价重点从”教师教了什么”转向”幼儿学到了什么”
- 纵向维度:参照华南师大杨宁教授的”发展阶梯理论”,建立园本化的幼儿成长电子档案
- 时间维度:采用浙江安吉幼教模式的”连续性游戏观察法”,实现过程性评价
二、打造”评价-改进”闭环系统(实用工具)
• 使用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研发的”幼儿园课程质量雷达图”,每学期进行5大领域11项指标扫描
• 设计”教师专业发展护照”,包含:
- 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每日)
- 教学反思日志(每周)
- 同伴互助观察表(每月)
- 家长反馈分析报告(每季度)
三、构建多元参与的评价共同体(创新机制)
- 儿童视角:引入”幼儿会议”评估方式,用绘画、积木等表征形式让幼儿参与评价
- 家长维度:开发”家园共育观察APP”,实现成长数据实时共享
- 社区资源:建立由高校专家、教研员、园长组成的”诊断式督导团”
四、数据驱动的精准改进策略(科技赋能)
• 运用AI分析技术处理幼儿游戏视频,自动生成发展评估报告
• 搭建幼儿园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
- 自动预警发展迟缓儿童
- 智能推送个性化指导方案
- 可视化呈现质量改进趋势
五、文化引领的评价生态建设(长效机制)
- 建立”容错-改进”文化:将评价结果与职称评聘脱钩,与专业发展挂钩
- 实施”阳光评价”工程:所有评价标准、过程、结果向全园公开
- 创设”评价故事墙”:用叙事方式呈现典型改进案例
案例分享:深圳实验幼儿园采用这套体系后,教师观察记录有效性提升47%,家长满意度达98.6%,更可喜的是特殊需求幼儿的早期发现率提高了3倍。正如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教授所说:”好的评价应该像春雨,既滋养成长又润物无声。”
建议每所幼儿园建立”评价改革实验室”,先选取1-2个班级试点,运用PDCA循环逐步完善。记住评价改革的终极目标不是划分等级,而是让每个教育参与者都获得专业觉醒与成长。
(思考题:您园的评价格式中,哪些指标最能真实反映幼儿的深度学习?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实践智慧。)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