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答】如何用STEM教育培养幼儿批判性思维?3个妙招让娃变身”小科学家+哲学家”!
在这个AI时代,连幼儿园小朋友都在玩编程机器人了!作为深耕幼教20年的”STEM教育实践派”,我发现培养批判性思维要从”会提问”开始(参考哈佛大学Project Zero研究)。今天就分享几个我在北京蓝天幼儿园实践过的”神奇方法”~
🌟 秘诀一:把”为什么”变成游戏
👉 案例:在搭建积木桥时,不说”这样不对”,而是问:
“你觉得小熊过桥时会说什么呀?”(情感代入)
“如果换成纸条当桥面会怎样?”(假设推理)
这种提问方式来自北师大霍力岩教授的”三维提问法”,能激发孩子多角度思考。
🎯 实操建议:
每节课准备5个”魔法问题”(如”如果…会怎样””为什么不是…”)
用”问题骰子”游戏让孩子自己抛问题(我们园孩子最爱这个!)
🔍 秘诀二:故意制造”认知冲突”
👉 上周的科学小实验:
故意给两组孩子不同材料(棉花/石头)做”沉浮实验”
看着孩子们争得面红耳赤时,再引导他们总结规律
——这个方法借鉴了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矛盾教学法”
📊 进阶玩法:
设置”STEM问题角”(每周更新挑战题)
例如:”怎么用3种材料保护鸡蛋从2米落下不碎?”
(PS:我们大班孩子试了17种方案!)
🤖 秘诀三:用科技赋能传统教学
最近在和深圳幼儿园合作”AI助教”项目:
用智能绘本机器人提问开放式问题
通过编程让乐高机器人”犯错误”,让孩子来debug
——这种模式参考了MIT媒体实验室的”可犯错教学理论”
💡 给老师的贴心提示:
- 记录孩子的”神提问”(我们园的”问题博物馆”超受欢迎)
- 多用”我注意到…”代替”你错了”(语言艺术很重要)
- 允许”搞破坏”(所有创新都从打破常规开始)
记住幼儿STEM教育的黄金法则:不是要正确答案,而是要有趣的思考过程!(就像日本藤幼儿园园长加藤積一说的:”混乱中的学习最珍贵”)
各位老师不妨明天就试试这几个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实践故事~让我们共同培养会思考的未来创造者!
[课后小作业]:
下次做火山喷发实验时,试着问:”如果恐龙看到这个火山,它会怎么办?”看看孩子们会给出什么惊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