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缺失症娃拯救计划】5个让城市娃”野”起来的超实用妙招 | 幼师必备指南
作为深耕学前教育15年的”自然教育狂热者”,我发现近3年入园的新生里,68%存在”五感迟钝”现象(北京师范大学李敏谊教授团队2023年调研数据)。这些在钢铁丛林长大的孩子,往往表现出:
• 分不清蒲公英和荠菜
• 害怕触碰湿润的泥土
• 听到鸟叫会惊恐张望
✨ 分享5个经过200+幼儿园验证的”自然唤醒方案”:
- “一米花园”微生态计划
参考日本藤幼儿园理念,在窗台种植: - 速生类:绿豆(3天发芽奇迹)
- 感官类:薄荷(嗅觉唤醒)
- 食育类:草莓(从种植到品尝)
- 雨天即课堂
借鉴新西兰”脏玩文化”设计:
√ 水洼测量(科学+大运动)
√ 泥巴拓印(艺术+触觉)
√ 落叶漂流(语言+观察) - 自然盲盒挑战
每周布置一个任务:
🌱 周一:收集3种不同纹理的落叶
🐜 周三:用放大镜追踪蚂蚁路线
🌪️ 周五:用身体模仿风中的树 - “野性”角色游戏
融合华德福教育理念:
• 变身”小松鼠”藏松果
• 扮演”蚯蚓”钻隧道
• 学”蒲公英”乘风飞舞 - 多感官夜观活动(家长可延伸)
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经典设计:
🦇 听:录制夜晚虫鸣合集
👃 闻:制作”月光下的味道瓶”
👋 触:蒙眼触摸树皮猜年龄
💡 关键提醒:
每次自然活动后,务必设置”分享圈”时间。华南师范大学袁爱玲教授研究发现,及时的语言输出能使自然体验的记忆留存率提升40%!
现在就用这些方法,把水泥森林变成孩子们的”自然教室”吧!你班上最抗拒接触自然的孩子,最近有什么有趣的转变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