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最近我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示范园观察时,正好遇到好几个”严母慈父”家庭的典型个案。华东师范大学的华爱华教授曾说过:”家园共育不是简单的1+1,而是要形成教育合力”。那么针对这种特殊家庭模式,我们幼师可以这样做:
🌟 第一步:读懂家庭教育密码
- 建议老师们做个”家庭教养风格观察表”(参考北师大教授边玉刚的评估工具),记录:
- 妈妈管教时的具体用语(如”必须””马上”等命令式词语出现频率)
- 爸爸互动时的身体语言(是否经常有拥抱等亲密动作)
- 孩子对两种教养模式的即时反应
💡 小技巧:可以邀请家长录制10分钟家庭互动视频,用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开发的”亲子互动编码系统”进行分析。
🎯 第二步:开展精准家访
- 善用”三明治沟通法”:
先肯定:”乐乐妈妈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特别用心”(具体举出实例)
再建议:”如果我们把’快把玩具收好’换成’玩具小精灵要回家睡觉啦’…”
后鼓励:”您这么重视教育,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 给爸爸设计”特别任务卡”:
“本周爸爸专属任务:每天和孩子玩15分钟’疯狂动物城’游戏(附游戏指导)”
——这个创意来自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的”父亲参与计划”
🌈 第三步:创设平衡教育情境
- 在班级设置”心情温度计”区角:
让孩子用不同颜色贴纸表示”今天妈妈生气了吗””爸爸陪我玩了吗”
——改编自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情绪认知课程” - 开展”爸爸妈妈变变变”活动:
邀请严母扮演”游戏大王”、慈父担任”规则使者”,角色互换体验
(去年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这个活动上了热搜!)
📚 推荐工具包:
- 《虎妈猫爸教养指南》(李跃儿芭学园出品)
- “教养天平”APP(可记录父母教育行为平衡度)
- 台湾幼教专家周育如的《亲子关系四维课》
记得上个月在杭州名师工作站,特级教师俞春晓说过:”好的教育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善用差异”。当我们把严母的规则意识和慈父的情感支持巧妙结合,反而能创造独特的成长优势!
老师们有没有遇到过特别典型的案例?欢迎分享出来我们一起头脑风暴~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