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研学小分队”变身”超能陆战队”!3个妙招把旅行变团队训练营》
作为一名跟随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做过研学课题的研究者,我特别想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去年在北京某幼儿园的故宫研学中,孩子们用”团队寻宝地图”完成挑战任务,最后竟自发围圈喊出”我们是最棒小分队”!今天我们就来拆解,如何把研学旅行变成团队协作的天然训练场。
🌟 第一招:制造”不得不合作”的任务陷阱
(引用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观点:”幼儿的合作必须发生在真实需求中”)
• 试试”物资分管制”:把小组的饮用水、急救包、任务卡等分给不同孩子保管
• 设计”拼图式任务”:比如观察太和殿时,A组记录屋檐神兽,B组数台阶数量,最后拼出完整报告
• 我见过最妙的做法是深圳某园让孩子共管”团队能量币”,弄丢就全组失去零食时间
🎯 第二招:植入”团队成长可视化”神器
(参考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团队研发的”合作能量树”评价体系)
• 准备磁吸式团队勋章:每完成一个协作任务就点亮一个技能点
• 制作”声音温度计”:记录小组讨论时的礼貌用语次数
• 杭州某园发明的”合作充电宝”超有趣——每帮助同伴一次就能”充电”一格
👑 第三招:创造”角色荣耀时刻”
(借鉴日本教育家藤永保的”角色赋予教育法”)
• 不要固定组长!试试”职务漂流瓶”:每个景点随机抽取导游、安全员等角色
• 设计”专业认证仪式”:比如”最佳路线规划师”、”金牌外交官”认证卡
• 成都某幼儿园的”职务徽章集市”让孩子用合作积分兑换心仪职务
记得那次在敦煌研学时,我们故意”弄丢”了一个物资包,结果孩子们自发形成”补给小分队”、”谈判专家组”,这种真实情境产生的协作,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 现在就来试试:下次研学时给孩子准备”空白任务卡”,让他们自己设计需要团队完成的任务。你会惊讶地发现,连平时最爱单独行动的孩子都会主动说:”我们需要一个会画画的!”
研学路上的团队教育,就像给孩子装上了隐形的互助天线,当他们开始自然地说”我们一起来…”,教育的魔法就发生了!您平时在研学中最成功的团队培养活动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