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普惠幼儿园教学设施更新策略: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领域多年的专家,我经常走访各类普惠性幼儿园,发现教学设施更新确实是个普遍难题——但同时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突破口。
普惠园设施更新面临的现实挑战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所普惠园,园长曾向我展示他们还在使用的20年前的木制积木,边角早已磨损圆滑;而上海某郊区普惠园的教师,则用自制的纸板玩具作为教具。这反映出几大核心问题:
- 经费受限:普惠园收费受到政府限价,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团队调研显示,超过60%普惠园设施更新周期超过5年
- 专业指导缺乏: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指出,许多园所对”什么年龄该配什么设施”缺乏科学认知
- 利用率不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强调”设施不在于多而在于用对”
设施更新的分层实施策略
顶层设计: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我在参与教育部”学前提升计划”调研时,特别强调要:
- 将设施更新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如深圳已将”教玩具更新率”纳入教育督导)
- 设立专项资金并明确使用比例(参考成都市规定不低于保教费收入的15%用于玩教具更新)
- 建立区域资源共享平台(如长沙市雨花区的”教具漂流”项目)
园所层面的实操方案
-
分阶段更新法:
- 优先更新:0-3岁感统器材、安全防护设施
- 其次更新:建构类、艺术创作类材料
- 最后更新:大型固定设备
-
低成本高效益方案:
- 北京芳草幼儿园使用PVC管+布料自制感统隧道,成本仅为市售1/10
- 南京实验幼儿园开发”一物多玩”课程,单个呼啦圈衍生出32种玩法
-
数字化赋能:
- 成都十六幼采用AR沙盘,将传统沙池升级为互动学习空间
- 广州番禺区试点”智慧美工坊”,通过APP管理耗材使用
教师专业能力同步提升
首都师范大学王攀教授团队研究表明:设施使用效益与教师专业能力直接相关。我建议:
- 每学期开展”玩教具创意工作坊”(可借鉴日本藤幼儿园的教师研修模式)
- 建立”设施使用记录卡”,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开发的评估工具值得参考
- 组织跨园观摩学习(如浙江省的”百园千师”交流计划)
创新资源整合模式
最近指导的几所普惠园成功案例:
- 家长资源池:邀请从事相关行业的家长参与设施维护(如家具厂家长帮助修复木质教具)
- 社区共享站:与社区图书馆合作建立”玩具银行”,按月轮换
- 高校合作项目:与当地师范院校共建”教具研发实验室”,学生作品供园所试用
记住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的话:”好设施不等于贵设施,关键在于教育价值的挖掘。”在石家庄某普惠园,教师们用废旧轮胎创造的”户外数学乐园”,不仅成本低廉,更获得了全国玩教具比赛一等奖。
普惠园完全可以在有限资源下,通过系统规划+专业引领+创新应用,为孩子们打造优质的学习环境。这需要管理者有智慧,教师有热情,更需要我们专家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如果您所在的园所有具体困难,我很乐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