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太棒了!作为深耕学前教育15年的研究者,我发现2023年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其实为教师创新提供了很多政策空间。来分享几个我和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团队最近在实验的”破圈”创意:
- “AR自然探索课程”(政策依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我们给中班孩子配发特制”魔法镜”,扫一扫树叶就能跳出3D昆虫。朝阳区劲松幼儿园的王雪园长说,这个月孩子们的自主提问量增加了300%! - “情绪气象站”(呼应《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在班级设置温度计式情绪墙,孩子用不同颜色的云朵贴纸表达心情。华东师大学前系华爱华教授特别赞赏这个设计:”把抽象情绪具象化,是社交情感教育的革命性创新。” - “非遗盲盒”(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幼儿园指导纲要》)
每周推出一个非遗主题盲盒,比如这周是”古法造纸”,下周可能是”皮影戏”。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刘凌园长告诉我,他们甚至请来了抖音非遗达人@泥人张 线上教学。
特别推荐尝试”逆向课程设计”:先确定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再反推活动形式。比如要培养”合作能力”,可以设计”快递员游戏”——大班孩子要分工完成从分拣到配送的全流程。
记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的建议:”所有创新都要回归《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本质。”不妨在月末做个”创新可行性评估”:
✓ 是否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 是否有可观察的行为指标?
✓ 家园共育能否延伸?
最近我们在研究的”AI助教”也很有意思,比如用智能音箱讲方言故事,你有兴趣可以看看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最新论文《智能时代的课程重构》。你们园所有尝试过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形式吗?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