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魔法课堂】如何让孩子在”玩项目”中自然掌握沟通协作?——15年一线幼教专家实战心得
大家好!我是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Lily老师,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主导过多个PBL项目。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连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都点赞的”PBL社交力培养秘籍”!
🔥 为什么PBL是培养沟通协作的绝佳载体?
(敲黑板!上海嘉定实验幼儿园王园长曾用追踪数据证明)
▶️ 真实情境:比角色游戏更真实的社交需求(比如我们的”爱心小超市”项目)
▶️ 任务驱动:就像玩闯关游戏必须组队打BOSS
▶️ 成果可视化:让孩子看见”我们一起做到了”的魔力
🎯 分龄段实施要点(根据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团队研究调整)
▌小班(3-4岁)
√ 用”小狗帮帮队”等游戏化命名
√ 设置简单分工:你递胶水我贴树叶(参考广州越秀区幼儿园的”小鸟窝”案例)
❗注意:每组不超过3人,时长<20分钟
▌中班(4-5岁)
√ 引入”头脑风暴墙”(深圳南山幼儿园创新做法)
√ 使用可视化任务卡:”建筑队长””材料管家”等
√ 每日5分钟”夸夸时间”(获评上海市优秀教研成果)
▌大班(5-6岁)
√ 真实社区项目:如我们做的”垃圾分类小卫士”
√ 采用”问题树”分析法(借鉴李季湄教授团队方案)
√ 引入”小组会议记录员”角色
💡 3个让协作事半功倍的技巧(北京三幼张园长的压箱底法宝)
1️⃣ “故意制造困难”法:少发一把剪刀,逼出求助语言
2️⃣ “故事支架法”:用《三只小猪》类比分工重要性
3️⃣ “彩虹评价法”:用不同颜色便利贴标记各类贡献
📌 重要提醒!(来自华东师大周兢教授的预警)
✖️ 避免过早介入孩子冲突
✔️ 应该:”我注意到你们有不同想法,谁有解决办法?”
✖️ 不要用统一标准评价
✔️ 应该:”今天比起昨天,你们多说了3次’你觉得呢?'”
最近我们正在开展的”太空漫游”PBL项目中,孩子们自发形成了”矛盾解决小法庭”,连平时寡言的小宇都学会了说:”我的想法不一样,因为…”这就是PBL的魅力!
各位老师有什么特别成功的PBL协作案例吗?欢迎在评论区battle~下周我会分享《PBL中的意外生成课程捕捉技巧》,想听的老师请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