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提升”五维密码”:幼儿园教学实践研究的落地指南】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特别认同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的观点:”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基于儿童发展规律开展’临床式研究'”。下面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团队的”行动研究循环圈”理论,分享可落地的实践方案——
🔍 第一步:建立”儿童观察→问题聚焦”机制
• 采用浙江安吉幼教中心的”3×3观察法”(定时、定点、定人)
• 推荐使用新西兰”学习故事”记录法,如深圳市莲花二村幼儿园的实践案例
• 高频问题清单示例:
▸ 区域材料投放与儿童最近发展区匹配度
▸ 集体教学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条件
🎯 第二步:构建”四维研究体系”(实操模板)
-
课程生发维度
- 参考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低结构活动”研究
- 工具:使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幼儿园生成课程案例集》中的SPIDER课程设计模型
-
师幼互动维度
- 引入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华东师大周兢团队汉化版)
- 可借鉴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的”积极应答三板斧”策略
-
环境创设维度
- 实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提出的”三性环境”原则(挑战性、互动性、生态性)
- 案例:北京市丰台一幼的”可变形区角”研究成果
-
家园共育维度
- 应用哈佛大学”红绿灯家长参与模型”
- 参考深圳市实验幼儿园的”家长资源地图”项目
💡 创新研究方法推荐
• “微格教研”:将15分钟教学片段进行编码分析(参考浙江师范大学王春燕教授团队的方法)
• “同课多构”:同一主题下不同教学策略对比实验(可借鉴广州市东方红幼儿园的课例库)
• “数字化画像”:使用”优师教研”APP中的儿童发展评估工具
📊 效果评估建议
建立三级质量监测体系:
✨ 特别提示:首都师范大学余珍有教授强调”教师即研究者”的定位转变,建议建立幼儿园内部的”教学研究室”,采用北京五色土幼儿园的”四步螺旋上升”模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实践案例:上海市安庆幼儿园通过”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专项研究,2年内师幼互动质量提升27%,该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核心经验发表在《学前教育研究》2023年第4期。
(如需具体某个维度的工具包或某地区优秀案例详解,欢迎进一步交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