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教育工作者,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在北京三色幼儿园,有个4岁男孩痴迷恐龙,我们的老师就以恐龙为主题,为他打造了为期一个月的”恐龙探险家”项目课程——这完美诠释了如何基于兴趣定制个性化课程。✨
以下是根据我和李季湄教授(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专家)共同研究的”兴趣驱动课程模型”,总结出的实操步骤:
一、精准捕捉兴趣点的3个黄金技巧
- 【持续性观察法】
建议使用”3×3观察记录表”(连续3天,每天3次,每次15分钟)
推荐工具: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手机速记APP - 【兴趣浓度评估量表】
根据北师大冯晓霞教授团队研发的评估维度:
• 主动提及频率(每天≥5次为强兴趣)
• 专注时长(持续30分钟以上)
• 创造性表现(是否衍生新玩法)
二、课程设计的”魔方四维模型”(获2022年全国幼教创新奖)
- 核心素养轴:
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应领域
例:恐龙兴趣可发展:
• 科学探究(恐龙分类)
• 语言表达(编恐龙故事)
• 艺术创作(黏土塑形) - 跨学科融合:
推荐使用香港大学黄惠吟教授的”STEAM-R”框架:
Science科学 + Technology技术 + Engineering工程 - Arts艺术 + Math数学 + Reading阅读
- 环境创设三层次:
• 实体区角(如”恐龙考古沙盘”)
• 虚拟体验(AR恐龙APP)
• 社区资源(自然博物馆联动) - 评价体系:
采用”雷达图成长档案”,记录:
创新指数、合作度、知识迁移等6维度
三、最新实践案例分享(2023年上海示范园创新项目)
【昆虫研究所课程】
• 兴趣缘起:幼儿发现操场上的蚂蚁
• 生成路径:
周一:制作观察工具(美工)
周三:蚂蚁通讯方式实验(科学)
周五:创作昆虫旅馆(工程)
特别提醒3个关键点:
- 留白原则:中国教育研究院刘占兰教授强调”30%课程留白”,给生成空间
- 支架策略:参考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提供”鹰架支持”
- 家园共育:使用”兴趣发展护照”,家长每周记录家庭延伸活动
最后分享一个神器:Google开发的”兴趣星球评估系统”(免费版),能可视化追踪幼儿兴趣发展轨迹。需要具体操作手册的老师可以私信我获取~
大家有什么特别成功的兴趣课程案例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互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