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家计划:3-6岁儿童户外宇宙启蒙的5种创意玩法】
🌟 专业见解(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观点):
“幼儿对宇宙的认知始于具象体验,户外是打破教室边界的天然实验室。”以下是结合NASA早期教育项目及国内一线园所实践的创新方案:
🌠 1. “影子太阳系”地面游戏
◆ 材料准备:粉笔、量尺、行星图片
◆ 探索重点:通过测量步数模拟行星距离(如:太阳-水星=1步,太阳-木星=13步)
◆ 专家技巧(北京蓝天幼儿园张园长):
“让孩子用身体当标杆,中午vs黄昏对比影子变化,理解地球自转”
🔭 2. 矿泉水瓶火箭发射
◆ 材料升级:1.5L空瓶+气泵+水管
◆ 科学融入:记录发射角度与落点距离,初识抛物线原理
◆ 安全提示:戴护目镜,划定5米安全区
🌌 3. 夜间观星派对(最适合大班)
◆ 活动三部曲:
① 星座连连看(激光笔指认北斗七星)
② 月亮日记(连续一周绘制月相)
③ 银河故事会(结合《嫦娥奔月》绘本)
✂️ 4. 户外太空站角色区
◆ 环境创设要点:
- 用PVC管搭太空舱框架
- 投放陨石(鹅卵石涂银漆)、外星植物(多肉盆栽)
- 添加NASA真实太空音频
📊 5. 数据可视化探索(引自南师大虞永平教授项目学习理论)
◆ 记录表设计范例:
| 观察日期 | 月亮形状 | 云层移动方向 | 小朋友猜想 |
|———-|———-|————–|————|
| 9.1 | 🌖 | ← | “月亮被咬了一口”
💡 特别提醒:
• 小班侧重感官体验(听风声模拟火箭轰鸣)
• 中大班引入简易测量工具(风速仪、温度计)
【课后延伸】推荐搭配《小小科学探险家》动画片片段(每集5分钟),用孩子们熟悉的”汪汪队”角色讲解天体知识。
记得收藏这份来自上海星辰幼儿园连续3年获得”最佳科学活动奖”的实操方案!下次户外活动时,试试让孩子用身体丈量宇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