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经常在幼儿园观摩时发现:规范执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一场”专业芭蕾”——既要有标准动作,更要跳出教育温度。让我们从三个维度来探讨这个议题:
一、规范落地的三维导航系统(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例)
- 空间维度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提出的”环境转换法”:
- 将五大领域32个目标分解到各个活动区角
- 例:建构区要同时落实”数学认知”和”人际交往”指标
- 建议使用”目标可视贴”提醒教师时时对标
- 时间维度 – 参考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的时间管理模型:
① 晨间活动:规范重点在安全巡查记录(7:30-8:00必须完成)
② 集体教学:必须包含3次以上师幼互动(参考CLASS评估标准)
③ 户外活动:危险系数预警系统应用(红黄蓝三区管理法) - 行为维度 – 南京师范大学王海英教授倡导的”微格教学法”:
- 将保育流程拆解为27个关键动作
- 例如午睡环节包含”三摸两看一记录”标准流程
- 建议用手机拍摄日常操作进行行为对标
二、规范执行的创新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 “PDCA+”循环升级版:
Plan:使用”双色备课本”(黑色写规范要求,红色写个性化调整)
Do:佩戴智能手环监测师幼互动频率(每10分钟需达到4次以上)
Check:每周”规范显微镜”教研(随机抽取10分钟监控视频分析)
Action:建立”改进能量站”(问题→策略→案例的三步呈现) - 儿童参与式督导:
- 大班幼儿担任”规则小卫士”(用绘画记录教师行为)
- 中班设计”笑脸贴纸”评价系统
- 每月发布”童眼看规范”报告
三、常见痛点的破解之道(来自深圳20所省一级幼儿园的实践经验)
- 当规范”打架”时:
-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三问决策法”:
① 哪个更贴近儿童最近发展区?
② 哪个更能支持持续性发展?
③ 哪个更具实操可能性? - 新教师适应难题:
- “规范成长地图”计划(广州幼师附属幼儿园首创)
第1月:重点掌握18个安全关键点
第3月:达标22个基础教学流程
第6月:形成个性化执行方案 - 家园共育衔接:
- 开发”规范透视窗”小程序(扫码查看每个活动的理论依据)
- 举办”规范体验日”(家长扮演幼儿参与全流程)
特别提醒:最近教育部正在试点”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建议关注这几个创新点:
√ 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转变
√ 强调过程性评价的”三个看不见”
√ 新增”教师敏感性”等柔性指标
最后送给大家首都师范大学于开莲教授的一句话:”规范就像是教育的轨道,既要保证列车不脱轨,更要让旅途充满风景。”建议每学期开展”规范创意大赛”,鼓励教师在框架内创新,毕竟最好的执行是让规范成为”无声的舞伴”而非”沉重的镣铐”。
(需要任何具体环节的操作模板或评价工具,可以告诉我,我这里整理了国内外137种实用工具包)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