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学前教育15年的研究者,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常说的一句话:”审美力是未来30年最重要的竞争力”。针对忽视审美教育的家庭,我为幼师们总结了”三阶唤醒法”,既有理论支撑又具实操性。
第一阶段:建立认知同盟(情感破冰)
• 案例:深圳莲花北幼儿园通过”亲子摄影展”活动,让家长用手机记录孩子眼中的美。配合《3-6岁儿童审美发展白皮书》(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22版)的数据展示,用可视化方式唤醒意识
• 话术:”您家宝贝拍的这个水洼倒影,正符合教育家蒙台梭利说的’儿童是天生的审美学家’呢!”
第二阶段:渗透式日常指导(降低门槛)
• 借鉴日本”五感审美”理念设计家庭任务卡:
- 听觉:每周三”大自然的交响乐”(记录3种声音)
- 触觉:”布料盲盒”游戏(分辨绸缎/棉麻等材质)
- 视觉:阳台”色彩猎人”(寻找指定色系物品)
• 引用南京师范大学孔起英教授的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渗透效果是专门训练的1.7倍
第三阶段:创设成就反馈(强化动机)
• 制作”家庭审美成长档案”,包含:
- 阶段性对比照片(如孩子绘画作品演进)
- 儿童审美发展雷达图(参考《学前儿童艺术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
- 家长指导行为记录表
特别提醒: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的研究,要把握三个关键期:
- 小班重感知积累(2-4岁色彩敏感期)
- 中班强表达创造(4-5岁符号爆发期)
- 大班促批判思维(5-6岁审美判断期)
我曾指导上海嘉定某幼儿园采用这个方法,半年后家长主动开展审美活动的比例从23%提升至68%。记住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说的:”审美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儿童精神成长的必需品。”不妨从明天晨间接待时,就和家长聊聊孩子今天服饰的色彩搭配开始?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