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教师如何设计游戏化教学
很高兴能和大家探讨这个重要话题。作为在学前教育领域深耕多年的研究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幼儿教育真正回归游戏本位。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去小学化”背景下游戏化教学设计的专业思考和实践经验。
一、理解”去小学化”的实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去小学化”不是简单地取消教学内容或降低教育要求,而是要求我们:
- 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强调的”游戏是幼儿的学习方式”,3-6岁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需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
- 转变教育形态: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指出,去小学化关键在于改变”教师讲、幼儿听”的集体授课模式,让学习融入游戏和生活中。
- 重视过程性发展:相比知识技能的掌握,我们更应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专注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二、游戏化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
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提出的”游戏精神”值得我们借鉴:
- 自主性:给幼儿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 愉悦性:让学习充满乐趣和成就感
- 创造性:鼓励多元表达和独特思考
- 交往性:促进同伴互动和合作学习
三、游戏化教学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主题区域游戏设计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曲新陵园长倡导的”主题区域联动”模式很有效:
- 语言区:设计”故事超市”游戏,提供各种角色道具,幼儿可以自选角色创编故事
- 科学区:开展”小小科学家”探索游戏,如”沉浮实验室”、”磁铁探险队”
- 建构区:组织”城市建设师”项目,小组合作设计建造理想城市
- 角色区:创设”迷你社区”,包含超市、医院、邮局等真实生活场景
(二)一日生活游戏化
借鉴安吉游戏的理念,我们可以:
- 入园环节:设计”心情签到”游戏,用不同颜色表情牌表达情绪状态
- 过渡环节:创编”手指魔法师”、”身体变变变”等微型游戏
- 户外活动:开展”自然寻宝”、”影子追踪”等探索性游戏
- 离园准备:进行”明日计划师”谈话游戏,讨论明天想玩什么
(三)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刘凌园长提出的”教学游戏四步法”很有参考价值:
- 游戏导入:用简短有趣的游戏引发兴趣
- 游戏探索:在玩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
- 游戏分享:交流游戏中的发现和思考
- 游戏延伸:提出新问题激发进一步探索
例如数学活动”图形王国”可以这样设计:
- 游戏导入:魔法箱摸图形
- 游戏探索:图形拼贴创意画
- 游戏分享:介绍自己的图形作品
- 游戏延伸:寻找教室里的图形
(四)生成性游戏课程开发
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我们可以:
- 观察捕捉幼儿的游戏兴趣点
- 与幼儿共同规划游戏主题和材料
- 在游戏中延伸出深度学习机会
- 通过多种方式记录和反思游戏过程
四、游戏化教学的实施要点
- 环境创设:提供开放、可变、多功能的游戏材料和空间
- 观察指导:采用”等待-观察-介入-退出”的循环策略
- 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使用游戏故事、学习档案等质性评价方法
- 家园共育:通过游戏观察记录、亲子游戏任务等方式让家长理解游戏价值
五、常见问题解答
Q:如何平衡游戏和必要的常规培养?
A:可以将常规要求融入游戏情境,如”小火车排队”游戏培养排队习惯,”安静小兔子”游戏培养倾听能力。
Q:家长担心”只玩游戏学不到东西”怎么办?
A:可以通过游戏观察记录、幼儿作品展示、开放日活动等方式,让家长看到游戏中的学习。
正如美国幼儿教育专家莉莲·凯茨所说:”在高质量的游戏中,儿童同时发展着知识、技能、态度和气质。”游戏化教学不是降低教育质量,而是提高教育适宜性的重要途径。
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大家在”去小学化”背景下,设计出更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游戏化教学活动。记住,最好的幼儿教育是让儿童感觉不到”在被教育”,而是在享受游戏的快乐中自然成长。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