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节气课程成为幼师专业成长的”节节高”?——5个创新思路+3个实践案例
节气教育正在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风口。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指出:”节气课程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幼教的完美结合点,更是教师观察力、课程设计力和文化素养的试金石。”要让节气课程真正成为教师能力提升的契机,建议从以下维度突破:
一、构建”三阶成长模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 文化筑基阶段:推荐阅读《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绘本系列(国家图书馆文津奖作品),建议每月组织”节气茶话会”,分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物候观察
- 课程创生阶段:采用”1+X”课程开发模式(1个核心活动+X个延伸项目),如立夏时可开展”称人游戏+蛋艺创作+养蚕日记”
- 反思精进阶段:运用上海市特级教师徐则民提出的”三镜法”:用放大镜找亮点、用显微镜研细节、用望远镜看发展
二、创新教研支持系统(实操工具箱)
• 开发”节气资源包”:包含物候观察记录表(北京市丰台一幼设计)、节令童谣音频(中央音乐学院研发)、节气食育方案等
• 搭建”云上节气坊”:推荐关注”活教育”公众号的节气课程案例,建立教师协作社群分享浙江安吉幼儿教育研究中心的实践成果
• 引入”双师制”:邀请非遗传承人(如春分竖蛋技艺传承人)与教师协同授课
三、典型案例参考(可直接迁移的实践经验)
-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雨水三候”项目:
- 教师带领幼儿记录”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的完整过程
- 能力提升点:持续观察记录能力、STEAM教育整合能力
- 南京鼓楼幼儿园的”冬至课程群”:
- 包含”数九消寒图绘制””饺子皮几何探究””光影测量游戏”
- 能力提升点:跨领域课程设计能力、数学思维渗透能力
- 成都十六幼的”谷雨自然笔记”:
- 采用哈佛大学”可视化思维”工具记录植物生长
- 能力提升点:认知脚手架搭建能力、项目式学习组织能力
四、效果评估工具包
- 教师自评:”节气课程实施能力雷达图”(含文化理解、资源转化、活动创新等6维度)
- 幼儿反馈:”我的节气心情符号”评价法(用天气符号表达课程体验)
- 专家点评:采用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课程四性”评价标准:生活性、游戏性、适宜性、发展性
特别提醒:北京市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王岚园长建议:”节气课程要避免成为民俗技艺展示台,而应着力于培养教师从生活中发现教育契机的能力。”
建议下一步行动:
- 成立园本”节气课程研究小组”,每月重点攻克1个节气
- 建立教师”节气成长档案袋”,收录课程方案、观察记录、反思札记
- 定期举办”节气课程博览会”,设置最佳观察奖、创意转化奖等特色奖项
正如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所言:”当教师学会用节气的眼睛看儿童,教育就拥有了自然的节奏。”节气课程对教师而言,既是文化寻根的旅程,更是专业觉醒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文化理解力和教育敏感度将得到质的飞跃。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