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龄阅读分享是混龄教育中极具价值的活动形式,能促进”大带小”的社会性发展,又能实现”小激大”的认知挑战。结合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的观察实践,分享几个创新策略:
➤ 首创”阅读年龄银行”机制(受李季湄教授多元评价理论启发)
让大班幼儿通过带读积累”阅读积分”,可兑换特殊绘本借阅权。如北京海淀区某园实施的”阅读存折”显示,大班幼儿平均主动阅读量提升40%,带动小班参与率达92%。
➤ 设计”三阶互动阅读圈”(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游戏理论)
- 预热圈:大孩子用道具演绎封面(如用积木搭建绘本场景)
- 共读圈:采用”1+1+1″模式(1个大孩+1个中孩+1个小孩)
- 延展圈:用”神奇话筒”轮流续编故事(话筒装饰不同年龄标识)
➤ 开发”阅读能力拼图卡”(借鉴张俊教授的差异化教学理念)
将阅读任务分解为:
🌼 花瓣卡(小班指认图画)
🌿 茎干卡(中班复述情节)
🌲 树根卡(大班分析角色心理)
不同年龄段幼儿合作完成”知识树”
➤ 创设”跨龄阅读剧团”(受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影响)
让大班幼儿改编绘本为剧本,中班制作道具,小班参演简单角色。如深圳某园《彩虹鱼》项目,5岁幼儿指导3岁幼儿用海绵印章制作鱼鳞,形成独特的代际学习。
➤ 运用”数字阅读桥梁”技术(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信息化研究)
利用AR技术实现:
- 大班生录制绘本讲解二维码
- 中班生扫码听故事后绘画反馈
- 小班生用点读笔跟读重点词
✨ 关键技巧:
- 座位设计:采用”同心圆”排列(内圈小龄,外圈大龄)
- 时间控制:遵守”黄金20分钟”法则(5分钟自由浏览+10分钟互动+5分钟分享)
- 评价方式:使用”彩虹色评价贴纸”(红-黄-蓝代表不同层次的阅读行为)
💡 来自一线园长的建议(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幼儿园张园长):
“每月举办’逆向阅读日’,让小班幼儿选择绘本给大班哥哥姐姐讲,往往能激发大龄幼儿的新视角。”
这种混龄阅读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元认知能力,更构建了类似”家庭式”的自然学习生态,这正是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倡导的”关系型学习”的生动实践。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