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关注幼儿学习动机的培育(近期在南京某省级示范园调研时,王园长也特别强调了这点)。让我们用”三个关键期”的框架来系统解析:
🌟 动机萌芽期(2-4岁):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Deci的研究表明,这个阶段要重点保护孩子的”探索本能”。我建议:
- 创设”好奇角”:像上海宋庆龄幼儿园那样,用会变色的树叶、会发声的罐子等引发探究
- 采用”三分钟惊喜法”:每节课前准备一个小魔术(比如颜色混合变化),保持新鲜感
- 切记避免”过早规范化”——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过早要求坐姿等会抑制内在动机
🎯 动机发展期(4-5岁):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这里特别适用:
• 设计”成功阶梯”:把任务分解成”我能-我挑战-我需要帮助”三级(参考安吉游戏的分级材料)
• 巧用”哇时刻”记录墙:用照片+儿童语录记录突破瞬间(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的经典做法)
• 引入”学习故事”评价法:新西兰学者提出的这种叙事性评价能强化积极体验
🚀 动机巩固期(5-6岁):
哈佛大学Gardner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
- 开设”特长展示台”:让每个孩子都有当”小老师”的机会(如擅长数数的教同伴,爱画画的负责板报)
- 设计”项目式学习”:像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那样,从儿童兴趣生成课程(如由孩子养蚕引发的科学探究)
- 建立”成长存折”:用可视化方式记录进步(参考上海二期课改的经验)
💡 特别提醒:
最近在杭州观摩某园所的”动机培养”活动时发现一个误区——过度依赖物质奖励。美国心理学家Lepper的研究证实,外部奖励会削弱内在动机。建议改用:
• 社会性奖励:”你刚才专注的样子像个小科学家”
• 过程性反馈:”你试了三种方法,这就是数学家精神”
建议老师们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学习品质”板块,结合本班幼儿特点,设计阶梯式的动机培养方案。下周我们教研组正好要讨论这个话题,欢迎一起来头脑风暴!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