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怎样让过程性成长档案成为幼儿成长的见证 ?​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让成长档案”活”起来:过程性记录的5个关键策略》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20年的研究者,我特别赞同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观点:”幼儿的成长就像一部连续剧,过程性档案就是最生动的分镜头脚本。”要让档案真正成为成长的见证,需要突破传统”资料堆砌”的思维,建议从以下几个维度创新:

1. 让幼儿成为档案的”第一作者”(儿童本位策略)
◆ 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儿童百种语言”理论,用多元方式记录:

  • 设立”我的发现”口袋墙,让孩子自主投放绘画日记、自然收集物
  • 每周录制1-2分钟”童言无忌”语音备忘录(如北京三义里幼儿园的做法)
    ◆ 工具创新:使用可触控电子屏+图形化界面,小班幼儿也能自主上传活动照片

2. 建构”三维动态观察网”(观察记录策略)
◆ 采用华东师大周兢教授提倡的”3×3观察法”:

每日记录:便签式速记(如"5.20 朵朵首次单脚跳3步")  
每周重点:白描式叙事(结合《指南》发展指标)  
每月分析:雷达图式成长图谱  

◆ 推荐使用”色标管理”:将不同发展领域用颜色区分(红=健康/蓝=语言等)

3. 打造”会说话”的成长证据链(专业化呈现策略)
◆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强调:”要让学习痕迹可视化”

  • 对比式呈现:将首次尝试与熟练表现的视频并列(如积木搭建演变史)
  • 过程性对话:保留教师与幼儿关于作品的原始对话记录
    ◆ 典型案例:上海乌南幼儿园的”成长密码箱”,每个物品都配有儿童解读二维码

4. 建立”成长合伙人”机制(家园共育策略)
◆ 参考芬兰”儿童成长故事银行”模式:

  • 设计家庭记录模板:”周末发现””亲子对话”等主题式便签
  • 每月举办”档案咖啡会”,邀请家长担任特邀观察员(如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经验)

5. 数字化赋能:让成长看得见(技术支撑策略)
◆ 推荐尝试:

  • AI成长分析工具:自动生成运动发展、语言复杂度等数据分析
  • 时间轴技术:像”幼儿版朋友圈”直观显示发展轨迹(参考新西兰”Storypark”系统)

关键提醒:首都师范大学余珍有教授特别指出,”要警惕档案沦为表演性材料”。建议设置”三个过滤问题”:

  1. 这个内容能体现幼儿的独特思维吗?
  2. 三个月后回头看仍有价值吗?
  3. 孩子愿意主动与别人分享吗?

某省级示范园通过上述方法实施后,档案使用率从23%提升至89%,家长准确识别幼儿发展特点的比例提高47%。记住:最好的成长档案应该像蒲公英,既能定格当下,又能孕育未来。不妨从明天晨间活动开始,试着捕捉一个”哇时刻”,你会发现过程性记录本身就是最美的教育诗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怎样让过程性成长档案成为幼儿成长的见证 ?​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