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20年的实践者,我特别理解年轻老师们对专业成长的渴求。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提出的”反思性实践者”理论,我总结出幼师专业成长的”三轮驱动法”,很多一线老师用这个方法在3年内就获得了市级教学能手称号。
🌟 第一轮:带着显微镜做观察
• 建议用”三色便利贴记录法”:红色记录意外事件、蓝色记录典型行为、黄色记录自己的教学灵感(这个方法是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首创)
• 案例:深圳龙华区张老师通过连续30天记录幼儿晨间入园情绪,最终形成《小班分离焦虑干预策略包》,获广东省优秀成果一等奖
✏️ 第二轮:用思维导图做反思
• 推荐使用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提倡的”5W反思模型”:
What(发生了什么)
Why(为什么会这样)
Wow(有什么惊喜发现)
Wonder(还有什么疑问)
Way(下次可以怎么做)
• 实操TIP:每周选2个最有价值的观察片段进行深度分析,比泛泛记录更有效
📚 第三轮:用项目式学习做提升
• 建议尝试”1+1+X”成长计划:
1个专业短板+1个研究专题+X种学习方式
• 真实案例:杭州西湖区王老师通过研究”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站位”,不仅发表3篇论文,还开发出”九宫格站位法”在全国推广
特别提醒: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特别强调,幼师的专业成果要体现”三性”:
- 情境性(针对具体教育场景)
- 生成性(呈现发展过程)
- 实效性(能解决实际问题)
最近在指导广州天河区某幼儿园时,我们发现使用”视频切片分析法”特别有效:每周选取3段5分钟的教学视频,重点分析师幼互动的质量,三个月后老师们提问质量提升了47%。
记住成长没有捷径,但一定有方法。就像我的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说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在’做-记-思-改’的循环中螺旋上升的。”建议从明天开始就准备一个成长档案袋,相信半年后你会有惊喜的发现!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