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中的”优化大师”:让幼儿园小朋友也能玩转迭代升级!
在幼儿园开展项目式学习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搭建了一座”未来城市”,但第二天就失去了兴趣;或是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自动浇水装置”,却发现效果不尽如人意。这时,作为幼儿教师的你,该如何引导他们进行项目优化呢?让我们借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Project Zero研究团队提出的”Visible Thinking”(可视化思维)策略,结合著名幼教专家Lilian Katz的项目教学法,来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
一、用”童眼看世界”收集优化线索(观察记录阶段)
- “小记者采访”策略
借鉴瑞吉欧教育的”儿童作为研究者”理念,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小记者”活动。比如在”我们的菜园”项目中,让小朋友互相采访:”你觉得我们的菜园哪里最棒?哪里还需要改进?”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研究发现,5-6岁幼儿已经能够给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案例:在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制”采访话筒”询问同伴对植物角的想法,发现了”浇水太多””阳光不够”等实际问题。
- “问题发现墙”创设
设置一面会”说话”的墙,鼓励幼儿用便签纸、磁贴或图画记录项目中的问题。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特别强调:”要让环境成为第三位教师,无声地引导幼儿思考。”
二、把问题变成游戏(分析解决阶段)
- “优化闯关”游戏设计
将优化过程设计成游戏关卡。例如: - 第一关:找出3个可以更好的地方(培养观察力)
- 第二关:想出5个解决办法(激发创造力)
- 第三关:投票选出最佳方案(学习决策)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指出:”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最符合幼儿认知特点。”
- “材料超市”策略
准备一个”优化材料超市”,陈列各种可能用到的改良材料。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团队的实践显示,当幼儿能自主选择材料时,优化意愿会提高73%。
三、让迭代看得见(实施验证阶段)
- “版本日记”记录法
引导幼儿用图画记录每次改进: - V1.0版:最初的城堡
- V1.1版:加了护城河
- V1.2版:增加了瞭望塔
这种”版本意识”的培养,参考了麻省理工学院Resnick教授提出的”迭代设计”理念。
- “小专家论证会”
邀请其他班级的幼儿或家长担任”评审团”。广州市东方红幼儿园的实践表明,这种跨班级交流能显著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特别提醒的3个误区
- 避免”包办替代”
日本幼教专家津守真提醒:”教师要克制立即给出正确答案的冲动,等待幼儿自己的发现。” - 警惕”过度优化”
美国High Scope课程创始人David Weikart指出:”在幼儿阶段,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适可而止的优化才是智慧。” - 注意”个体差异”
上海市特级教师徐则民强调:”要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设计分层优化目标。”
五、延伸活动建议
- 设立”优化小勋章”奖励制度
- 制作”我们的进步”对比相册
- 开展”最佳优化师”角色扮演
记得意大利教育家马拉古齐的话:”幼儿有一百种语言,我们要给他们一百种优化的可能。”当我们将优化过程变成充满乐趣的探索之旅时,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培养了受益终身的成长型思维!
(温馨提示:在实际操作时,建议根据本班幼儿年龄适当调整活动复杂度,小班以感官体验为主,大班可增加简单的数据记录。同时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新热情,避免因反复优化而产生挫败感。)
你觉得这些方法在你们班的项目中哪个会最先尝试呢?或者你们已经有过哪些成功的优化引导经验?欢迎分享你的实践故事!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