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孩子的地理空间概念:5个妙招让”小小探险家”秒变”活地图”!
各位幼教同仁们好!我是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Lily老师。说到研学旅行,不得不提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的观点:”幼儿的地理认知是从’脚底下的路’开始的。”今天就让我们把研学旅行变成孩子们的”空间认知实验室”!(文末有超实用活动方案彩蛋~)
🌟 第一招:打造”魔法寻宝图”(3-6岁适用)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具身体验理论”,建议:
- 提前制作卡通版营地地图(用动物脚印标记路线)
- 设计”森林藏宝盒”游戏(每个盒子装有不同地貌的标本)
- 引导孩子用贴纸记录行走路线
★ 小技巧:杭州某幼儿园采用”会说话的地图”(扫码听方位提示),孩子参与度提升73%!
🌍 第二招:启动”人体GPS系统”
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儿童百种语言”理念:
• 玩”影子方向舞”:用身体摆出东南西北
• “大树年轮侦探”:观察年轮辨别方向
• “云朵追踪者”:记录云朵移动轨迹
※ 案例:南京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用”身体指南针”游戏,方位准确率达89%
🗺️ 第三招:开展”地图创客”工作坊
融合STEM教育理念,推荐:
- “自然材料地图”:用树叶/石子拼贴地形
- “气球航拍”:系GoPro气球拍摄鸟瞰图
- “沙盘造景师”:用沙土塑造微型地貌
✨ 专家提示:台湾幼教专家周淑惠建议”先体验后制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
🚌 第四招:设计”移动观察站”
参考日本”散步保育”模式:
• 车窗风景速写本
• 站点海拔对比表
• 地标建筑连连看
📊 数据:成都某园实施”巴士课堂”后,幼儿空间表征能力提升42%
🌳 第五招:创设”记忆空间锚点”
应用认知心理学家诺曼的”空间记忆”理论:
- 设置”里程碑”(如特别造型的树木)
- 制作”声音地标”(录制环境音)
- 建立”气味地图”(收集不同区域植物)
💡 研究发现:多重感官标记能使空间记忆留存率提高65%
【超实用彩蛋】研学空间认知活动包:
- “蚂蚁视角”地面探索(3-4岁)
- “无人机视角”沙盘还原(5-6岁)
- “时间胶囊”地理日记(持续记录)
记得深圳梅林幼儿园王园长的金句:”孩子是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哲学家。”下次研学时,不妨带上这些妙招,你会惊讶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空间大师!
各位老师如果有实践心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地理教育小妙招”~让我们共同绘制幼儿空间认知的”成长地图”!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